画家#虎跃开新——虎画·画虎( 二 )


唐宋时期,虎的形象开始频繁出现在绢本绘画之中,这一时期画虎的作品数量较多,表现手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唐代画家卢楞伽《六尊者像》中,伏虎罗汉持锡杖趺坐石上,眉峰蹙起,怒视卧伏于面前的猛虎。作者以工稳的“游丝描”勾勒出人物和老虎的形象,画风精巧而生动。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二祖调心图》,是五代画家石恪所绘纸本水墨作品,作者创造性运用了“减笔”水墨画法,以大写意的方式呈现了丰干禅师袒胸倚虎而眠的场面,虎的形象在此不再凶猛,变成被点化后形态安然的神物。唐代《历代名画记》与北宋《宣和画谱》中还详尽记载了阎立本、包鼎、赵邈龊等画虎高手。
画家#虎跃开新——虎画·画虎
文章插图

《卧虎图轴》(清代) 阿尔粺
明代宫廷画家朱端《弘农渡虎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表现的是东汉时期的历史故事,讲述了刘昆任弘农太守时,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画面中的猛虎见到他都不忍心为非作歹,驮幼虎渡江而去的故事。画家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山石轮廓,并以淋漓的水墨渲染出天空与水色,衬托江岸烟雾迷离的雪景。此外,明代画家赵廉、戴进、商喜等都是历史上的画虎名家。明末清初,伴随着西洋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西洋书籍中的铜版画以及绘画技法开始在中国传播,清代的宫廷绘画开始渐渐接受并融入了西洋绘画的手法。清早期以郎世宁为代表的宫廷画师,将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在这些融合了中西艺术特色的画作中,虎的形象很常见。
画家#虎跃开新——虎画·画虎
文章插图

《虎》 弗朗兹·马克
在西方古代美术作品中,狮、牛、羊、鸽、蛇等动物形象经常出现,但是我们却几乎看不到老虎的形象。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老虎的栖息地在以印度为中心的亚洲,亚历山大远征印度之前,西方鲜有人见过老虎。伴随着数百年后东西方之间商贸、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绘画中才逐渐开始出现老虎的形象。17世纪,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创始人阿尼巴·卡拉奇为罗马法尔内塞宫创作的天顶壁画《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的凯旋》,是最早绘制老虎形象的西方学院派美术作品。画面中两只虎在正前方拉车,虎的形象处理比较稚拙,体型较小,温驯如狗。十九世纪后,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了《嬉戏中的母虎与幼虎》,在这幅作品中,凭借德拉克洛瓦超强的造型能力,虎的勇猛之气得以充分展示,两只虎的形象几乎占满整个画面,体态肥硕,四肢刚劲有力,细节处理的十分到位。德拉克洛瓦细腻的画风、准确的造型已经完全摆脱了早期欧洲画家画虎的稚拙之气,其创作的一系列画虎的作品在欧洲画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20世纪初,西方表现主义画家弗朗兹·马克笔下的老虎又呈现了新的变化。弗朗兹·马克从1910年起专注于动物题材绘画创作,他在动物身上发现了一种朴实纯真、未被现代社会玷污的本质美。弗朗兹·马克认为艺术不应该停留在对事物外貌的摹写,而应该揭示隐藏在纷繁复杂世界内部的客观精神实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艺术应当表现“人们眼睛所见到的背后的东西,是抽象的精神。”在这幅《虎》中,老虎形象的塑造没有采用精细的描摹的方式,而是仅用几何大块面组合而成,虎的形象概括、整体、不失威严。
画家#虎跃开新——虎画·画虎
文章插图

《双虎远眺图》张善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