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强|央视大剧《人世间》开篇比起平民史诗更像被影像化的日记本( 二 )


第一集中的少年周秉昆有说有笑、颇为伶俐 , 长大后忽然变得老实木讷、沉默寡言;一边说跟涂志强就是普通朋友 , 一边在涂志强死后经常出现幻听幻视 , 幻觉中看到的场景都是涂志强帮他干活、给他递烟的平淡场面 , 但是周秉昆可以为此跟强迫他去观刑的领导大吵一架、当场辞职;好不容易在酱油厂重新找到工作 , 周秉昆又“背后”嘲讽刚帮他们改善了工作条件的工厂领导 。
涂志强|央视大剧《人世间》开篇比起平民史诗更像被影像化的日记本
文章图片

涂志强|央视大剧《人世间》开篇比起平民史诗更像被影像化的日记本
文章图片

现实主义剧中的“年少轻狂” , 就是在领导派的送他们回家的车上 , 当着领导司机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吗?单靠喝了几杯红酒或者“开始思索所谓社会阶层、所谓平等的含义”恐怕说不过去 。
涂志强|央视大剧《人世间》开篇比起平民史诗更像被影像化的日记本
文章图片

期待降级的第三个原因 , 是“靠节奏缓慢和旁白硬拉史诗感” 。
时下很多剧的慢是为了拖长集数多卖钱 , 于是东拉西扯、给配角各种加戏 , 但58集的《人世间》可以说是“不一样的烟火” 。 它慢得很认真 , 很严肃 , 恨不得把每段剧情的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给观众看 , 努力想把“史诗巨制”最爱的“静水流深感”放到最大 。
结果剧情节奏确实慢了 , 戏剧冲突也被拉薄 , 每件事都慢悠悠地讲 , 剧中的日子仿佛跟现实时间同步 , 一天天慢悠悠地过 。 水自流和骆士宾堵周秉昆堵了三集 , 周秉昆去郑娟家送钱送了半集 , 厂领导曲秀贞“三擒”愣头青塞满一整集 。
写作文都要讲究个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拍剧更是如此 , 重场戏虎头猪肚豹尾 , 过场戏则要逻辑清晰、干脆利落 。
可《人世间》里连周秉昆因为对蔡晓光之前不理自己感到生气 , 再次遇到蔡晓光故意也不理他 , 蔡晓光追过来跟他解释顺便告诉他供销社有不凭票的猪肉卖都要他逃他追地演上五分钟 , 实在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个情节重要 , 或者拍出58集有没有必要 。
涂志强|央视大剧《人世间》开篇比起平民史诗更像被影像化的日记本
文章图片

除了缓慢的情节 , 剧中另一个亮点同时也是“迷点”是由陈道明老师担纲的旁白 。 陈老师的台词功底自然不消多说 , 放眼内地演艺圈都是当之无愧的顶级 , 但每次剧情在展现情绪或者上价值观力有不逮的时候就用旁白去硬顶 , 甚至旁白的内容和之后的剧情毫无关联 , 搞得每次陈老师低沉磁性的声音响起就感觉主创在跟观众说“同学们上课!”
不想上课 , 简直想换台是真的 。
就《人世间》的开篇效果来说 , 多少是有些可惜的 , 感觉主创们太想强调“岁月苍茫感和温暖、悲悯、平民化的情怀” , 太过盯紧书写“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的目标 。
涂志强|央视大剧《人世间》开篇比起平民史诗更像被影像化的日记本
文章图片

就像将作文考试的目标定为了拿满分 , 众所周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想拿满分难上加难 , 最便捷的方案反而是另辟蹊径 , 写诗歌或者古文 。
当然 , 一着不慎的结果也可能是满盘皆输 。
有做大剧、做好剧的理想当然是好事 , 但如果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就要奔着传世之作、“平民史诗”的称号 , 其实反而脱离了创作的初心 , 开始向着名利而去 。
【涂志强|央视大剧《人世间》开篇比起平民史诗更像被影像化的日记本】毕竟当初荷马编写《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时候没想过自己要写古希腊或者特洛伊战争的史诗 , 是后世人给了这两部作品《荷马史诗》的统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