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春晚上这件青铜大面具,背后有咱河南文物修复师的努力( 二 )
化夏介绍,文物修复师的设备很庞杂,需要有手术室设备、牙科工具以及电焊类工具,“另外还需要粘合剂,文物修复师还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化夏介绍,“清理”是一名文物修复师的入门,一般要经过两年磨炼,手才能稳下来。
文物修复师和文物相伴是工作日常,自从2010年进入河南博物院工作后,经过不同的岗位,化夏最终选择了做一名文物修复师,“我喜欢和文物面对面的感觉,看着文物在自己手下一点点复原本来的面貌,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外人看来很枯燥,但钻研进去,文物修复师就能获得极大的工作快感,“拿到一件文物,通常是先做检测分析,确定文物的病害程度,以及附着物和病害程度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文物修复绝对不能伤害到文物本身。”
化夏告诉顶端新闻采访人员,自己修复的最大的一件文物是一座三层高的陶楼,“现在在河南博物院第六展厅,用了两个月时间去修复,之后每次看到它我都心潮澎湃”。
文章插图
化夏在文物修复工作中
文物修复定向研学是发展方向
据媒体报道,文物修复师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文物修复师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每次修复都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文物的修复全过程及前后状况。
修复一件文物,他们常常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由于文物修复场所处于博物馆中,与文物库房相伴,多数文物修复师养成了不主动邀请亲友前往工作单位的习惯,所以在一般人看来,文物修复从业人员颇为神秘。
文章插图
和文物相伴,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满足感油然而生
现在文物修复也逐渐向公众开放,化夏介绍,河南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修复室有20人左右,修复室有一面大玻璃墙,未来会逐步向特定观众开放,届时可以透过玻璃观看文物修复的过程,这是一份最没办法摸鱼的工作。
随着河南博物院盲盒的走红,很多文物爱好者都把“我在家里修文物”当成了一个习惯,但盲盒和实际文物修复有天壤之别,化夏透露,河南博物院也会在疫情之后开展文物修复的定向研学,根据不同年龄的游客,以及不同领域的文物类型制定不同的研学方案,逐步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向公众普及更多文博知识。
【 故宫博物院$春晚上这件青铜大面具,背后有咱河南文物修复师的努力】(文中文物修复相关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副主席#2022年广西群众艺术馆新春美术展暨广西青年水彩画家学术提名展成功举办
- 年味儿@老教师写春联送祝福 翰墨飘香增年味
- 中国网络电视台$2022世界福州十邑春节联欢晚会除夕面向全球播出
- 年俗|晋祠博物馆话年俗——春节
- |今日除夕!花灯照万户 春到凤凰城!
- 央视|超唯美!央视虎年春晚一眼看千年,全息投影技术带你走进三星堆
- 新闻记者$揭秘|火上春晚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 发掘背后有啥故事?
- 三星堆@三星堆大面具如何搬运到春晚?这些高科技手段为文物保驾护航
- 周莉亚$新春看台丨致敬传统美学!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活《千里江山图》
- 社论|无论身在何处,你我乡愁如一 | 新京报春节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