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徐克、张艺谋、韩寒,春节档谁是赢家?( 三 )


然而 , 早年内地不少导演却把这一传播规律直接曲解成了做烂片的理由 。 继《西游降魔篇》之后 , 2013-2015年之间 , 出现了大批拙劣的西游题材跟风者 , 以及胡乱拼凑桥段的港式喜剧 , 甚至还出现了“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 , 其全无叙事逻辑可言 , 完全由电视综艺节目片段碎剪而成 , 还连续上映了两年 。
徐克|徐克、张艺谋、韩寒,春节档谁是赢家?
文章图片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
或许是市场对层出不穷的闹剧终于审美疲劳 , 大众回过头来 , 还是期待周星驰 。 2016年《美人鱼》横空出世 , 席卷了市场 , 其他所有影片票房加起来都没这一部多 。 2017年韩寒的《乘风破浪》初次进入春节档 , 虽然市场表现还是排在《大闹天竺》《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三部豆瓣均分不到5分的电影之后 , 但“重量不重质”的负面循环终于已经开始有了被打破的趋势 。
烂片霸榜的状况 , 终于在2018年彻底结束了 , 彼时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拍到了第二部 , “唐探宇宙”苗头初现;《红海行动》更是后来居上 , 对前者实现了反超 。 再往后 , 2019年的《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 韩寒系列拍到了第三部《飞驰人生》 。 2021年 , 贾玲打破女性导演票房纪录 , 并跻身国产电影票房榜前三 , “唐探宇宙”也变得越发完善 。
这个趋势不难看出 , 春节档影片类型变得越来越丰富 , 包括玄幻、科幻、战争、亲情、悬疑等 , 不再以“合家欢喜剧”为主——或许这还是出于大众心理的不同 。 香港太小 , 明星经常上街买菜 , 和大众离得近 , 民众总忍不住把明星看作自家的兄弟姐妹 , 因此观影倾向自然也以爱情亲情为主 。 而在内地 , 人们更为宏大叙事所吸引 , 只要质量过硬 , 观众的口味并不会局限在某个题材上 。
随着题材拓宽 , 票房也在一路走高 , 占全年比例也越来越大 。 2013年至2021年 , 春节档票房从7.7亿元增长至78.4亿元 , 提升了整整10倍还多 。 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电影档期策略研究报告》中提到 , 2021年 , 春节档和国庆档两个档期的票房之和已经超过当年全部大盘票房的1/4 , 集中效应比2018年和2019年更明显 。
徐克|徐克、张艺谋、韩寒,春节档谁是赢家?
文章图片

《红海行动》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 大档期之外的日子 , 市场表现似乎显得有些萎靡了 。 据相关媒体统计 , 2017年单日票房不足5000万有33天;2018年单日不足5000万的天数有49天;到2021年已超过80天 , 甚至还产生了不少单日票房在3000万以下的天数 。 院线平时生意不好做 , 纷纷把重注都押在了春节、国庆等大档期上 , 并且开始涨价 , 希望能一次性赚够一年的开支 。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9月底 , 中国电影市场共有影院14235家、银幕80743块 , 银幕数正式突破8万块大关——但上座率却并没有饱和 。 《“后疫情时代”电影档期策略研究报告》中也提到:尽管春节档创收最多 , 但大档期也有上限 。 尽管2018年至2021年春节档票房屡创新高 , 但三年来上座率并非逐年增长 , 2018年上座率为47.7% , 2019年为35.5% , 2021年为45.0% 。 上座率几乎到达了上限的情况下 , 档期票房上涨 , 更多还是归因于票价 。
2021年 , 随着“就地过年”的号召 , 看电影又成了不少一二线城市留守年轻人的唯一娱乐选择 。 于是不少城市票价又开始飞涨 。 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多个票务APP发现 , 就《水门桥》《奇迹·笨小孩》《四海》这些大热影片 , 北京多数影院票价较往常价格翻了一倍 , 就连五环外的很多冷门影院平均价格都涨到了80元以上 , 闹市区个别影院甚至超过了1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