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深度观察|盘点联合导演模式,让“爆款”成日常( 三 )


以现实题材的《我不是药神》为例 , 这部电影由新人导演文牧野执导 , 由宁浩担任监制 。 文牧野凭借这部电影在影圈站稳了脚跟 , 获得市场和资本的双重认可 。 年轻导演曾国祥凭借《七月与安生》揽获金马奖诸多奖项 , 之后又拍摄了《少年的你》 。 这部监制则为陈可辛30年来的老搭档许月珍 , 经历撤档风波后归来的电影 , 再次获得金像奖相关提名 。
家乡|深度观察|盘点联合导演模式,让“爆款”成日常
文章图片

家乡|深度观察|盘点联合导演模式,让“爆款”成日常
文章图片

而爆款电影推手徐峥在为青年导演铺路方面更为驾轻就熟 , 其所担任监制的《超时空同居》《爱情神话》等一系列电影题材新颖 , 其作为监制的个人能力和风格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影片之中 , 给到新人导演更多的经验借鉴 , 盘活新一代导演的创作活力 。 其本人担纲主演 , 也丰富了观众对于徐峥作为演员形象的认知 。
家乡|深度观察|盘点联合导演模式,让“爆款”成日常
文章图片

奋起直追的影视工业化之路
让“爆款”成为日常的愿景
中国影视一直有一个对标好莱坞的工业化梦想 。 所谓工业化 , 便是围绕影视作品所进行的生产、营销、发行、后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厂商及相关服务所构成的工业体系 。 然而国内电影起步晚 , 发展慢 , 标准不统一 , 这些一度成为掣肘电影行业发展的现实瓶颈 。
家乡|深度观察|盘点联合导演模式,让“爆款”成日常
文章图片

影视工业化体系的构建是否成功 , 最直观的评判标准便是:爆款作品的诞生绝非偶然现象 , 而是持续高水准的输出 。 换而言之 , 高度的影视工业化是让“爆款”成为“基本款”的基石 。
而联合导演模式所产出的脍炙人口的国庆三部曲、国内票房冠军《长津湖》、特色鲜明的《爱情神话》《我不是药神》等电影 , 则让我们看到了国内的电影工业化体系正在加速形成的希望 。 联合导演模式 , 在影视作品的头部成产环节得到了产业链的融合 。
回归到即将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 , 这部电影在拍摄现场 , 参与影片制作的人员曾一度超过七千人 , 期间为了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 , 还设立了17人的核酸小组 。 电影的CG部分总共集合超过一百家公司 , 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
家乡|深度观察|盘点联合导演模式,让“爆款”成日常
文章图片

每一个资深导演背后 , 均有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 。 尽管联合导演可能无法充分突出某一位导演的个人风格 , 彼此之间可能也会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冲突 。 但导演之间的联结合作 , 本身便是资本、渠道、人力等各方面的资源互换与加持 , 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不同影视制作圈子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同质化严重 , 缺乏差异化的缺点 。 而且 , 在快节奏的当下 , 高效率、短周期的联合导演模式势必更适合市场发展的趋势 。 只要票房足够高 , 这类电影接下来还是会不断出现 。
【家乡|深度观察|盘点联合导演模式,让“爆款”成日常】纵观全球电影发展史 , 电影工业化的进程实际就是专业化 ,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把专业化的事情品质化 。 这意味着 , 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的各司其职、领域细分将成为一种趋势 。 作为用户 , 我们也无比希望 , 电影行业能涌入更多的专业化人才 , 来匹配未来的工业化体系 , 为中国影视的高质量发展摁下加速键 , 让观众享受到更多好内容、好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