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二 )


在文化自信日益崛起的今天 ,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有着日益丰富且多元的需求 , “声”入人心的《土地的歌》 , 让广大观众看到了蕴含在非遗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里的宝藏 , 相信这将是一个美妙的起点 , 未来会有更多创作聚焦这一领域 , 开采出更多的精品 。
其三 , 这是劳动人民的浪漫主义 。
源自现实生活的艺术创造 , 总是有着澎湃人心的力量 。
石工号子是流传于恩施州及我国南方开山采石工地的劳动号子 , 一领众和 , 铿锵有力;《艄公谣》致敬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鄂温克族童谣《敖鲁古雅》用孩子的视角展示古老而又神秘的驯鹿文化 , 传递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独特的人文风情;畲族民歌《采茶歌》演绎欢乐的采茶场景;白族情歌《心肝票》唱出有情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不少观众表示 , “劳作中的浪漫”实在是太燃了 , 《土地的歌》所承载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 , 集中迸发出中华大地上劳动人民的精气神儿 , 也让中华大地有了更生动的样子 。
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

饱览大好河山 , 这波审美在大气层
《土地的歌》另一大让人无法忽视的亮点 , 就是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的舞台呈现 。
节目一改依靠大量演员来烘托气氛的传统模式 , 以少量演员结合数字艺术 , 形成了运用影像与声音联动、写实与写意融合的数字艺术美学风格 。
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

本次央视春晚将整个演播厅用LED屏幕360度地包裹起来 , 形成一个穹顶式的空间 。 《土地的歌》创作团队在设计中借助这个特殊结构 , 从借实写意的角度出发 , 选取每种自然景观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 , 分别用绵亘的山脉、蜿蜒流动的泥沙、连绵起伏的林海等意象化的内容与主舞台场景相融合 , 并与音乐及表演内容产生互动 , 为现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观感体验 。
场景“山”利用台型变化 , 构建出山峦叠嶂、阳光映照于山头的场景 。
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

场景“水”以南宋马远《水图》为灵感 , 用三种形态的波纹配合歌曲的三段发展 , 表现黄河水从平静到波涛汹涌的不同状态 。
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

场景“林”选取树干这一元素 , 结合斜向的色块形成光栅 , 伴随轻快灵动的乐曲 , 展现冬日阳光透过茂密的白桦林的意象 。
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

场景“田”伴随音乐呈现起伏状态的线条 , 勾勒出梯田的样态 。
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

场景“湖”采用了倒影和涟漪两种与湖相关的元素 , 涟漪为声音可视化提供了媒介 , 同时借助山的倒影与开篇场景形成首尾呼应 。
交响|“山水林田湖”澎湃生命的交响,央视春晚这个节目像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为丰富舞台元素 , 导演组特意为《土地的歌》准备了两个1.2米直径的LED球体 , 让其与舞蹈演员产生互动的同时 , 有效融入整个舞台多媒体设计的方案 。
在场景“山”中 , LED球是橙红色的旭日 , 在男性舞者充满力量感的舞蹈动作的衬托下随音乐缓缓升起;接着在“水”段落又变为金色的炎阳 , 与整体场景色彩相调和;在“田”景中 , LED球化为水滴 , 象征清晨叶片上凝结的朝露 , 伴随在其前方的女性舞者精灵般的跃动 , 成为画面的视觉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