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吴京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 二 )


文章图片

三次炸桥 , 每次都不重复 , 第一次相对较为简单 , 第二次是全片团队配合完成度最高 , 也最合理的段落 , 第三次作为收尾 , 则充满着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息 。
两个连队的通力合作 , 几百人的壮烈牺牲 , 如果以成本核算 , 如此投入和产出显然不成正比 , 尤其第三次炸水门桥时 , 明知死局仍然一往无前 , 凭着更多的是那种超越生死的信念 。 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 , 很难理解当年志愿军的所作所为 , 甚至很难理解当年为什么要打那场战争 。
电影想通过最底层的士兵告诉后人 , 当年的他们义无反顾 , 不是为了自己 , 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其他兄弟姐妹 , 以及所有后代才选择赴死 , 他们用一代人的牺牲 , 打完了后面几代人的战争 , 终换得祖国之后几十年的和平稳定 。
徐克|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吴京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正是这份感动 , 让观众明知道主角团队基本会牺牲 , 当熟悉的面孔在眼前倒下时 , 依然会被震撼住 , 其中 , 最让人心疼的角色当属平河 。 身为一名狙击手 , 平河本可以选择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作战 , 但在团队需要的时候 , 他毅然放下一个神枪手的架子 , 甘为舍身炸坦克的勇士 , 从端着巴祖卡到身背炸药包 , 平河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转身 。
还有本可以独自逃生的余从戎 , 在美军战机发射燃烧弹时 , 是他毫不犹豫暴露自己 , 吸引敌军、转移注意力 , 他用自己的死 , 换得战友的生 。 朝鲜战场上 , 正因为有着千千万万像七连战士这样的无名英雄默默付出 , 才换得最后我志愿军以弱胜强 , 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
从古至今 , 中国人从来就不惧怕死亡 , 古有侠士舍身成仁 , 今有战士埋骨他乡 , 徐克用他特有的豪迈风格 , 让全片所有的牺牲都刻上一层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 余从戎被火焰吞噬、梅生上空缓缓飘落的女儿照片 , 以及伍千里倒下悬崖时的最后一发子弹 , 当死亡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字眼 , 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 那么牺牲才能变得如此刻骨铭心 。
徐克|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吴京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同样是徐克的武侠魂 , 让第三次炸水门桥的各种逻辑硬伤也显得不那么重要 , 或许在徐克心中 , 那不仅是战争 , 更是他心目中的江湖 。 对于江湖而言 , 不就是快意恩仇 , 不就是荡气回肠?敌方智商降维打击、主角光环笼罩 , 伍千里化身绝世高手 , 都不过是那个快意江湖最好的注脚 。
所以本质上 , 《水门桥》就是一部披着朝鲜战争外衣的武侠电影 。 它没有那么严谨的层层递进 , 甚至缺乏鲜明的人物群像塑造 , 到了后期更有种天马行空的随意 , 可它却把观众心目中所有可以想象到的传统侠义精神全部展现出来 , 这或许是它最大的缺点 , 却同时也是它最大的优点 。
徐克|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吴京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得益于强大的资本投入和国内顶尖的特效团队加持 , 《水门桥》在技术方面依然维持着较高水准 , 虽然不可能和好莱坞大片相抗衡 , 但胜在与剧情的完美融合 , 不会让人觉得过分出戏 。
为了表现环境的恶劣 , 影片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大雪纷飞 , 无形中增加了特效的数量 , 尤其还要兼顾雪花形状和战士哈气形成的白雾 , 困难可想而知 , 总体来说 , 电影的画面和场景还原度硬伤并不明显 , 部分场景稍显模糊 , 反而增加了一种磨砂般的质感 , 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