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社会 , 就意味着先民要适应当地的一切 。 在水草丰美的春夏过后 , 便是冰天雪地的秋冬时节 。 按照现代气候学 , 日平均气温持续五天≤10℃ , 即进入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如此计算 , 则坝上高原的“冬季”长达5-6月之久 。 此外 , 这里的冬季不止是气温的降低 , 高亢的地势带来的还有凛冽的大风 , 当地群众戏称“坝上两场风 , 一次刮半年” 。
住哪里
要顺利度过严寒、大风的漫长冬季 , 最基础的生活保障就是“住房”问题 。 比兴隆遗址更早的旧石器时代先民 , 虽然足迹涉及西伯利亚甚至北极地区 , 但他们的人口较少 , 且流动性很大 , 可以依靠季节性迁徙及岩洞等庇护场所度过寒冬 。 而裕民人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的定居生活 。 面对坝上漫长的寒冬 , 9000-7000年前的先民 , 首先聚落精心选址:定居聚落大都位于可避大风的山谷深处或山坳之中 , 房子位置均选择温暖向阳的山坡西坡或南坡 。 其次 , 在聚落内部 , 先民修建了深穴式的房屋 。 这种房屋主体挖在地面以下 , 只有屋顶部分露出地面 , 类似于东北地区的“地窨子” 。 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保暖 , 而且能够防止大风的侵扰 。
本文图片
具有门道、规整石灶和窖穴的深穴式房址(郭明建拍摄)
兴隆遗址的房子现存深度大都在1.5-2米左右 , 考虑到历史上可能已经遭受的破坏 , 以及地面之上的原有的屋顶 , 估计它们原本的深度都在2米左右 。 如此高度 , 足以使人在房屋内自由活动 。 房屋中部一般是石板砌成的炉灶 , 用于饮食和取暖 。 冬季 , 人们围坐在灶边吃喝、聊天、聚会、娱乐 , 这个区域应该是先民最喜欢的“中心场所” 。 房屋的门一般开设在房屋的南侧 , 便于采光和观察 。 墙上一般挖有长长的烟道伸出至房外 , 排烟并防止烟雾中毒 。 房壁边缘留有小小的开口 , 应该为换气透风的窗口 。 温暖、稳定的定居生活 , 较衣食不定的迁徙生活方式大为进步 , 而兴隆遗址这样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聚落和房屋 , 尤其对于老人、孩子、孕妇等弱势人群而言 , 更是提供了度过冬天的理想场所 。
穿什么
穿对于冰天雪地中的人们显得至关重要 。 至迟自旧石器时代晚期 , 先民就发明了骨针、骨锥等缝纫工具;可以缝制兽皮等材质的衣物御寒保暖 。 兴隆遗址中 , 发现了大量的、制作精良的、各种样式的骨针、骨锥、骨刀等工具 。 由此推断 , 当时坝上人制作衣物的数量大大增多 , 水平也明显提高 。
本文图片
兴隆墓葬中随葬的野猪骨雕(郭明建拍摄)
在满足御寒需求的同时 , “穿”已经不再局限于御寒 , 而是开始追求美观 , 饰品逐渐普遍 。 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 山顶洞等遗址就出现了穿孔的贝壳、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而兴隆遗址的装饰品则更为常见 , 除了各种石质、蚌质的坠、珠等小件饰品外 , 墓葬中还发现了精美的玉串饰 。 它佩戴于墓主头部 , 以十几枚扁长方体珠串联而成 , 外观齐整、精致 , 可谓饰品中的精品 。 而这种玉串饰也正是我国最早的玉器之一 。
本文图片
兴隆先民佩戴的玉串饰(郭明建拍摄)
吃什么
相对于对美 , 吃的问题更加实际 。 如上所述 , 考古研究表明 , 兴隆先民的食物来源是多样的 。 而在这些食物资源中 , 尤其是动物 , 大部分是春夏秋季狩猎的 , 少部分应该是冬季获得的 。 当然 , 先民应对冬季食物短缺的策略 , 除了狩猎动物、破冰捕鱼外 , 更重要的应该是提前储存 。 动物考古的研究表明 , 野牛和大型鹿类是先民狩猎的重点对象 , 因为猎取这样一只大型动物便可获得上百斤的肉食 。 除了当时食用外 , 剩下的被储藏起来以备冬季食用 。 此外 , 种子、果实等也可以储藏 。 在兴隆遗址的房子中 , 大部分都挖有一个或两个大型窖穴 , 它深入房屋的地面以下 , 是当时先民储藏食物的主要场所 。 不过 , 至于先民用何种方式处理储藏的肉食 , 是否已经有了晾晒、腌制等方法 , 还有待于我们今后的发现和研究 。
- 国家博物馆$两百年前,丹麦发现“谜”样的青铜器,为何它吹奏的声音如此凄凉
- 小雷音寺&《西游记》中的雷音寺真实存在?唐初名相还为它写了一碑文,2年前才被发现
- 下山救世@实拍七十年前的道士:原来真的有“华山论剑”,没有想象中的激烈
- 出家!李娜:23年前,《好人一生平安》大红后出家,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 风土人情&24年前,清华才女不顾父母劝阻,为了爱情嫁非洲黑人,如今怎样
- 只此青绿|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藏着900年前一位少年的青春和无畏
- 猴娃$“猴娃”的身世之谜:23年前专家对其尸检后,发现六大疑点
- 石平!14年前,加入日籍抨击中国的北大高材生,后来过得如何?
- 中医&百年前,中国差点就废除了几千年的“中医”,幸亏有这样一批人
- 寇白龙&20年前,那个质问克林顿的北大女孩,嫁给美国人后,如今现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