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师三十年( 二 )


钱烧得多了 , 场景上去了 , 明星效应上去了 , 在那个还没有流量一说的年代里 , 口碑和票房 , 未必就能跟上去 。
《英雄》一出 , 当时骂声一片 , 十年之后 , 大家才发现这是一部佳作 , 该片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 , 影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 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 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
李安拿奖了 , 张艺谋赚钱了 , 陈凯歌和冯小刚也都坐不住了 。
后来的大片《无极》 , 陈导放言五年之内没一个人看得懂 , 影片扑街 , 除去张小姐屋顶上脱的那一件衣服 , 以及网络短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 没人记得 , 北公爵无欢到底藏了几根金手指 。
冯小刚的《夜宴》 , 号称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 , 宫廷内斗里的慢动作打戏 , 看得人昏昏欲睡 , 除了葛大爷那一句“嫂嫂能不能把手放开” , 这片基本没亮点可言 , 大片再度扑街 。
电影|国师三十年
文章图片

4
大片时代开启之后 , 中国导演似乎都集体魔怔了 。
老谋子随后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口碑都相继扑街 , 但是票房数据都异常亮眼 。
坊间戏言 , 张艺谋这是在商业大片的路上越走越远 , 艺术创作的路上越走越窄 。
说白了 , 观众对于王晶和张艺谋的影片质量要求 , 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两套考核体系 。
大片制作逐金捞钱的路上 , 张艺谋与“国师之名” , 渐行渐远 。
直到2008年 , 背负多年骂名的张艺谋 , 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 , “大场面 , 还得是老谋子来 。 ”
2008年 , 张艺谋担任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 。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 也被称为史上最精彩的开幕式 , 张艺谋“国师”之名 , 由此而来 。
电影行业里挣扎了20年后 , 张艺谋开悟了 。
浮躁的流量时代 , 夸大的“大制作”背景 , 老谋子找回了当初打磨剧本时的初心:“见人心” 。
老谋子自己也终于想起 , 他是干摄影出身 , 光影、构图、渲染、画图、取景、人物、细节、捕捉 , 这些细微之处的举手投足 , 才更容易打动人心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典礼 , 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 , 国师之名的无上荣光 , 敲醒了“大片年代”里的张艺谋 。
回头仔细看看 , 国师三十年 , 正是国运三十年的缩影 。
电影|国师三十年
文章图片

5
中国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 其实都是浓缩在千禧年之后的这二十年里的 。
尤其是08年之后 , 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 , 从寒冬暴雪到广州车站拥堵8天 , 09年开始 , 中国开启“基建狂魔”模式 。
大悲大喜 , 大彻大悟 , 痛定思痛 。
《黄金甲》里 , 摆满一个城的菊花 , 耗费千万;《无极》里 , 陈导给老婆做的那个发型 , 耗资800万 。
大、快、好的背后 , 是浮躁的创作心态 , 恰似后来的互联网流量至上 。
14年之后的冬奥会开幕式 , 张艺谋再度封神 , 唯一的争议点 , 就是点火的场面不够宏大 。
大国寓意 , 不争名利 , 小而精悍 , 张弛有度 。
三十年的国师之路 , 张艺谋的艺术抗争 , 都是在寻找自己并且坚持本心 。
电影|国师三十年
文章图片

《长城》固然是部烂片 , 但是少有人知道 , 为了那一段“大鼓场面”的保留 , 张艺谋耗费了多少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