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假期来读好诗,四首唐诗唯美深沉,有人生大境界,送给漂泊孤独心( 二 )
十年成底事,羸马倦西东。
这首诗起笔就是“酒醒”,可见旅途寂寞,唯有以酒来麻醉自己。妙的是接下来“乡关远”,酒醒之后才发觉离家乡已经非常远了。或许在酒醉中,在睡梦中,他才能感觉到自己仍在家乡。而“酒醒”又暗示梦醒,新的漂泊的一天又开始了,所以作者开始出发。“迢迢听漏终”,出发之时,听到身后计时的更漏声渐渐停歇。
“迢迢听漏终”,这句诗有两个妙处。其一,暗示自己出发之早,夜还未终了,作者就出发了。“迢迢”还有种在作者背后发出响声的感觉。其二:写时间流逝,写自己青春的流逝,在奔波之中,生命被慢慢消磨掉,这就与后文“十年成底事”,形成了照应。
文章插图
中二联写景,写旅途所见所感,“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鸟倦江村路,花残野岸风。”请注意作者笔下的意象,显得萧索而寂寞。“曙分林影外”这句写眼前景,“分”炼字非常精准。“春尽雨声中”这句更妙了,妙在“尽”字。在淅沥的春雨中,春天悄悄过完了,美好的春天不知不觉已经过完了,作者的春天似乎也早就过完了。
二联是阔大的景,三联则更加细腻;二联是客观之景,三联则加上了很多主观色彩。“鸟倦江村路,花残野岸风”,鸟飞疲倦了,花都残败不堪了。其实鸟怎么会倦,春雨中花又怎么都会残败?这是作者心情的写照。李梦阳说过“叠景者意必二”,意思就是:若律诗中二联都写景,那必然有一联写景是有象征意义的。作者内心疲惫不堪,又充满了自我怀疑,所以看到的景都是无精打采的,毫无生机的。
所以作者才在结句,吐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十年成底事,羸马倦西东”,十年来的漂泊,到底为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别说我,就连我胯下的老马,都厌倦了东奔西跑了。
文章插图
这就要说道章法了。律诗是讲究平衡的,不能八句都直白写意,也不能全篇隐晦,而要适时地逗露出本意。比如这首诗,前三联都是再写景或者叙述,所以作者在第七句吐露出本意,使得全诗先得稳妥且紧凑。最后以羸马衬托自己的疲惫,收束全文,干净利落。
04.归渡洛水 盛唐 · 皇甫冉
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
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好诗,都有细腻的情绪流动。这首诗起句就很漂亮,“暝色赴春愁”傍晚时分,烟雾笼罩,在迷蒙之中景色都显得模糊。作者用了个“愁”字,好像他的愁绪如春景之上的暮色一般,连绵不断,欲扫不尽。这个“赴”字就写出愁绪的绵长和威压之感,写得澎湃浩荡。
文章插图
作者为何愁呢?其实从题目不难推测,“归渡”,就是回家路上经过洛水。家是人最后的港湾,在外漂泊不顺,才想起家的温暖。作者之所以愁,就暗示出在外求官或者当官不顺,才回家寻找安慰。回到家后,就渐渐不愁了。这就为后文情绪的转换埋下了伏笔。
作者为何在最后羡慕沧浪歌者呢?其实在第二联已经开始着笔了。二联写景如此之美,美得空灵清澈,不染片尘。“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只有心无杂念,无欲无求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美。
第三联其实暗含了两个典故。“澧浦”指屈原漫步过的河流,屈原曾写过“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玦与佩,都是君子佩戴的饰物,屈原为何要在此都扔掉呢?很明显,那就是想放下对国家的关心,放下对尘俗之事的烦恼。作者在第三句说“澧浦饶芳草”,澧浦边上很多芳草长得非常茂盛,意思就是屈原的精神一直都留有遗迹,作者想像屈原那样,放下烦恼,走入到大自然之中。
- 灵山!其实玉帝早识破菩提祖师身份你瞧孙悟空被降后,他对如来说了啥
- 安全!返岗复工安全感UP!原来是普陀的他们来了|开新局谋新篇
- 西游世界!西游记五大坐骑,大鹏鸟垫底,九灵元圣上榜,第一如来不敢降服
- 如来@西游记里最胆小怕事的神仙,躲在一个角落几百年不敢出门?
- |故宫养心殿为何特别阴冷?工人撬开地砖一看,原来我们低估古人了
- |银行陆续有员工选择离职,“铁饭碗”不再被看重?过来人说出实情
- 广东省|广东一男子野钓遇大鱼,鱼竿被拉入水中,下水打捞却再也没能上来
- |哈里声称自己遭遇职业倦怠 招致批评:听起来多迷惑!
- 李婶|新年,让家越来越有福的4个习惯
- 虎年&虎啸春来|虎年舞龙闹山村,喧天锣鼓庆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