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箫是一种多管排列乐器,在古代有多种名称,除称洞箫、雅箫、颂箫、凤箫、云箫外,排箫也称为“籁”“比竹”“参差”等 。排箫具有纯朴秀美的外观和清丽绝伦的音色 。“编竹参差横凤翼,调中幽意起春情”就是古人描述排箫的生动诗句,而“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一类的诗句,又传神地描绘出排箫演奏魅力的另一种境界 。
觱篥是唐代胡乐中主要乐器 。唐李颀诗:“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此乐器声音悲凉,能吹奏出沉郁悲壮的边声,故又名悲篥,开头略似近代唢呐,但下部无喇叭头 。石刻中的两个吹觱篥乐伎,恰好证明这种乐器在五代时期的流行和重要 。
“卷叶吹为玉笛声”,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述吹叶的诗句 。吹叶流传于我国南方,现在贵州少数民族中还有吹奏的 。墓中所雕乐伎,以右手二指按叶于唇间,左手尚拿着两片叶子以备调换,可谓姿态逼真,维妙维肖 。
值得一提的是乐队中的箜篌,据文献所记:“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 。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唐代诗人顾况曾对箜篌有动人描述:“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头……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 。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 。可惜箜篌至清代后就绝迹了,从它与西方竖琴是同一形制来看,其声定当珠圆玉润,激越雄浑 。石刻中的弹箜篌乐伎形象是为后人留下的极其珍贵的古音乐史文物 。
最引人注目的当推弦乐队中的弹筝伎,她风姿绰约,面貌丰腴,两目凝神,侧耳静思,纤指微曲,按弦似有声 。使游客对古筝泛起美妙遐思 。传说古代秦国有两姐妹,都非常喜爱弹瑟,有一天,为争夺家中唯一的一张25弦瑟,致使瑟从中部顺弦处分为两半,一半是13弦,一半是12弦,于是两姐妹各怀抱半壁古瑟,忘情地弹唱起来 。秦王奇其事,遂将半壁瑟定名为“筝” 。从传说来看,筝可能就是由琴发展衍变而来的 。
筝按五声音阶定弦,并具有一整套传统的演奏技法:左手控制弦音的变化,用以控制音色,润饰旋律 。右手则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技术 。它除用作音乐伴奏外,独奏颇具魅力 。著名的筝独奏曲《汉宫秋月》风格纯朴古雅,透明清澈,曲情哀惋 。它通过古筝技巧中的揉、吟、滑、按等演奏技术的运用,在缓慢的节奏中,折射出一幅古代宫廷妇女的生活画面,其音乐主题缠绵凄凉,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
永陵石刻在艺术上的精湛和丰富多彩是无与伦比的 。通过它们,人们不仅可以窥见五代前蜀的宫廷生活侧影,更能发思古之幽情,领略到中国乐器的无穷魅力 。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图据成都永陵博物馆
- 石刻$【青年范儿·文化咖】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郭相颖:当好古代文化的“翻译”
- 封燕然山铭&蒙古现断崖石刻,看不懂向我国求助,破解之后,我方专家热泪盈眶
- 限制#国家文物局:严格限制碑刻石刻文物拓片销售,严禁馈赠
- 邵群&浙江办飞来峰石刻文化展 14幅千年石刻原拓片首次亮相
- 石刻@傅山的书法“又丑,又拙”,为何一幅草书,售价3千万
- 大足石刻|《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中国石窟文化的“烟火气”
- 石刻!中国石窟保护理念是如何演变的?
- 美学|探寻石窟美学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
- |我国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石窟造像10万余尊,却没大足石刻出名
- 石窟!我国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 石窟造像10万余尊 却没大足石刻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