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组委看到我们的方案 , 觉得新潮 , 有未来感、时代感 。 可能我们身处其中不太能感受到 , 但他们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 在这次冬奥会吉祥物的征集中 , 北京冬奥组委最后一共收到全球35个国家共计5816幅作品 , 而在最后产生的前10名作品中 , 有3件作品出自我们团队 。 这个初选结果出来时 , 一位冬奥组委成员说了一句话 , 我印象深刻: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 看来名不虚传 。
羊城晚报:这种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基因 , 构成了广东设计怎样的特点?
曹雪:有人说 , 北方的设计强调概念 , 广东的设计比较务实 。 对此 , 我不认同 。 广东人恰恰善于把概念“落地”到具体的设计中 , 进而产生一种特征 。 我把它形容为“眼界要高、身段要低” 。 设计可以有“空中楼阁”的概念 , 但在具体的服务中 , 必须把身段降低 , 服务目标消费者、目标观众和读者 。
趋同是创造性劳动最大的敌人
羊城晚报:在您心中 , “好的设计”标准是什么?
曹雪:“好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是谁说“好” 。 现在“冰墩墩”火了、出圈了 , 甚至有人说火出了天际线 , 但是我们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 不会这么想 。 即便这么想 , 也没有用 。 我们要想的是“谁来定义一个作品是好作品” 。 大部分设计是生活中的设计 , 有着很明确的目标消费者、使用者 , 他们觉得好看好用 , 就是好 。 这不光是形而上的审美 , 更需要与形而下的功能结合在一起 。
羊城晚报:无论是“冰墩墩”还是广州城市标志的设计 , 都是公共形象的设计 。 这和商业设计有什么不同?
曹雪:设计师是角色演员 , 不是本色演员 。 我们很容易把一个好的概念 , 在落地的过程中变成一个概念化的东西 。 我们要概念 , 不能要概念化 。 比如 , 表现国家形象 , 就一定要华表吗?表现岭南特色 , 就一定要木棉花吗?不是的 。 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元素 , 不是简单地表现在视觉上 。 还有人问我 , “冰墩墩”身上有哪些广东元素?其实 , 设计不是直接的元素表现 , 它身上也没有所谓的中国文化视觉纹样 , 没有剪纸、五羊雕塑 。 但它就是一个中国设计 , 一个诞生在广州的设计 。
羊城晚报:如今越来越多中国设计“走出去” 。 这次“冰墩墩”在海外反响热烈 , 可以提供怎样的经验?
曹雪:我一直认为 , 没有一个作品、一个团队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 想什么和能干什么是两回事 , 如果真的想讲好中国故事 , 不妨先着力把手头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 。 当下 , 大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 看到什么火了就仿制它、趋同它 。 但其实对于创造性的劳动而言 , 趋同是最大的敌人 。
- 侍郎!这些低调的书法高手,让多少“大师”汗颜
- 老人|春节假期最后一天,2亿人被残忍“抛弃”:他们怎么越活越卑微了?
- 画作$齐白石人生的最后一幅画,看了会让人“上瘾”,被拍出2240万
- 潘天寿&他被誉为中国的“梵高”,30多年不起眼的画作,如今价值上亿
- 题写#毛主席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沉稳大气,一改狂草之风
- 县长!厕所门口挂一对联,上联“来人不蹲就站”,下联更绝!
- 李红#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为何坠下“神坛”?梁宏达的解释一针见血
- 老子#上联“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五子名扬千古”,下联太经典了
- 狄仁杰&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到底有多大权力?为何会人人忌惮
- 中国邮政&太萌太惊艳!为了实现“冰墩墩自由” 网友们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