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 二 )


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
文章图片

我的家乡是个如南澳般的小城市 , 在我们这样的小地方 , 全城只有一家电影院 , 平日里极为萧条 , 压根没多少人看电影 。 唯有过年时这里才会热闹起来 , 看电影的人如赶集般挤满整个影厅 , 摩肩擦踵 。 看电影至今在他们看来仍是件奢侈的事情 , 只有过年这样的日子才会愿意斥资去看一场电影赶时髦 。
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
文章图片

看《四海》的时候 , 不大的影厅几个比我稍小些的年轻人和我一起进来 , 进入影厅的他们 , 看着票上的“X排X座”甚至搞不明白第一排是该从前面开始数还是从后面开始数 , 并大声喧哗着“这得是能随便坐” 。
看完《四海》前 , 我觉得他们好笑 。 看完《四海》后 , 回想起映前的这一幕 , 他们不就是影片中的阿耀和欢颂吗?光影与现实勾连 , 我一时语塞 。 《四海》绝不是冰冷的 , 它的温度只有深切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 。 4“闯荡四海”的主题之余 , 阿耀与欢颂的爱情线自始至终贯穿全片 。 于现实的冰冷之上 , 给予观众丝丝浪漫 。
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
文章图片

【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阿耀的床头放着本《麦琪的礼物》 , 小学生经典课外读物 , 穷人夫妻 , 丈夫有祖传金表 , 妻子有一头秀发 , 丈夫卖金表给妻子买梳子 , 妻子卖长发给丈夫买表链 , 为对方舍弃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 换来的礼物却变得毫无作用 。 欧·亨利意在反映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赞美两人的纯真爱情 , 与阿耀和欢颂的故事形成互文 , 同样生活艰难 , 同样为对方割爱 , 同样有着纯真爱情 。 万梓良在影片中扮演的刘伯有一句台词我印象颇深 , “年轻时闯荡四海 , 老了四海为家” 。 起初我不甚理解这个“家”的定义 , 后来我明白了 。
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
文章图片

刘伯带着奶奶自驾去远方看雪 , 阿耀自始至终都想着带欢颂去一个地方抓螃蟹 。 世界之大 , 哪里是家?答案不难 。 你在的地方 , 就是家 。 这便是韩寒的浪漫 。 爱情线是浪漫 , 父子亲情线则是轻柔 。 沈腾扮演的父亲 , 是韩寒作品一贯的落魄父亲形象 。
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
文章图片

没钱没本事 , 但父亲永远记挂着儿子 。 别说吴仁腾为什么不陪着儿子 , 现在的他分明组建了新的家庭 , 重组家庭的无奈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 。 记得儿子喜欢奥特曼 , 给儿子的三万块不知攒了多久 , 翻译工作出了岔子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儿子丢脸了 , 知道儿子玩摩托回到广州就给他寄了一副看起来很贵的头盔......至于给他的那块Rolex劳力士说是Relex , 《四海》有一则彩蛋花絮 , 内容大概是 , 欢歌与阿耀喝酒时看到他戴的表 , 告诉他那是块真的劳力士 。
电影|我要为《四海》说句话
文章图片

看到这一幕 , 我真有点破防 。 韩寒将这段作为彩蛋的原因我大概能理解 , 毕竟正片出现有些显得太过直白 , 父亲对孩子如山的爱 , 往往含蓄而连绵 。 一言以蔽之 , 《四海》有着一个看上去蛮忧伤的故事 , 但韩寒却尽可能用他的浪漫与温柔去包裹这份忧伤 , 让观众去闯荡四海、别怕四海 , 大不了就如影片最后的阿耀一般 , 回到南澳就是 。 23年前 , 17岁的韩寒以《杯中窥人》呈现世人被社会这盆脏水侵蚀的现象 , 犀利辛辣 。 23年后 , 40岁韩寒借《四海》告诉年轻人别怕这个冰冷的世界 , 极尽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