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四海》败走春节档,严肃的原因只有一个( 二 )


比如《后会无期》中 , 浩汉哥炸毁东极岛的老房子 , 开始横跨大陆之旅 。 同名主题曲的填词写得好:“他不知道 , 他们为何离去 , 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 在每个繁星抛弃银河的夜里 , 我会告别 , 告别我自己 。 ”
四海|《四海》败走春节档,严肃的原因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作家驾驭文字的娴熟技巧和表达抽象情境的本能 , 在歌词上足见功力 。 这种感受性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 但在影像世界 , 反客为主的文字、公路上流动的风景就显得零碎且无所适从 。
作家转型的导演 , 讲不好故事或不愿意采用经典叙事结构 , 可以是一种风格化的选择 。 但以影像为媒介 , 却发挥不了影像叠层世界的能力 , 那就没有借口了 。 电影是电影 , 文学是文学 , 横亘在两者之间的鸿沟 , 容不得怠慢和傲娇 。
《后会无期》意料之内的成功 , 让《乘风破浪》肆无忌惮起来 。 严肃作家面对文字还是心存几分敬畏的 , 自我表达和缘起心念之调度 , 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 而来到影像世界 , 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走了样 。
从《乘风破浪》开始 , 作家正式开启私人癖好的“速度与激情” 。
韩寒的聪明之处在于 , 把漫画般的故事置于有一定质感的90年代空间 , 这既符合他本人的成长经验 , 又能轻而易举地和市面上那些廉价的奇幻视觉区分开来 。
四海|《四海》败走春节档,严肃的原因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尽管80后观众可能在《乘风破浪》中 , 根本找不到相似的时代记忆 , 但韩寒成功地把个人文学式的臆想和他挚爱的赛车运动结合起来 , 两者各取一半 , 完成了一个混杂了小镇、公路、记忆、父子情、赛车等多种元素的试验文本 。
到了《飞驰人生》中 , 韩寒再无需遮掩本人对自我的复写 。
如果说文学是他向大众证明自己实力的路径 , 那么赛车才是他真正的精神归途 。 为了“自由之孤绝” , 他无法在静坐的冥想中曲径通幽 , 而是在另一种加速度的“静空”中 , 完成生命体悟 。
于是 , 人物关系的重心 , 从《乘风破浪》的“子-父”转换成《飞驰人生》中的“父-子” 。 前者是儿子挣脱传统父权社会的固有偏见 , 成就自我;后者是年轻的父亲 , 努力重塑新型父子关系 。 不变的是韩寒内心愈加浓烈的热血阳刚 。
永不休眠的青春
21岁的韩寒曾说中国电影缺乏想象力 , 没有幽默感 。 在他的电影中 , 总能看到为了缝补这个缺口的努力 。 可惜的是 , 尽管人物对白中有不少戏谑的俏皮话和金句 , 但终究还是没有形成一种基于文本的幽默风格 。
比如《后会无期》里的经典台词“喜欢就会放肆 , 但爱就是克制” 。 这话听着没什么错 , 但如果你把它反着说 , 似乎也挺对 。 这就值得怀疑了 。
从《后会无期》告别故地流浪他乡的启程仪式 , 到《乘风破浪》《飞驰人生》的试炼之路 , 再到《四海》似乎回归但又伸展到更宏阔的天海之外 。 韩寒通过四部(其实是一部)原创电影故事的内核延续 , 完成了他对“速度人生”“赛道人生”的自传性表达 。
四海|《四海》败走春节档,严肃的原因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后会无期》是决绝的“身心俱动” , 《乘风破浪》是记忆的“回溯与整理” , 《飞驰人生》是波折中的“极限突破” 。 但韩寒显然还没过瘾 , 于是在《四海》中 , 他将纯爱、失落的父子情、厚实的兄弟情、永远挚爱的少年机车梦熔于一炉 , 在南澳与大城市之间建立了一个回环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