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蟆节#历史学教授李纯蛟:年味里的乡土情,我记忆里的南充蛴蟆节 | 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 二 )


独特民俗文化价值和传承创新
李纯蛟教授告诉采访人员,据其父亲讲,高祖、曾祖和祖父以前到处赶场做买卖,知道每年过蛴蟆节的地方,不只是老家西充县辖境内的乡镇。“与西充交界的南部县、顺庆区、嘉陵区,以及绵阳市的盐亭县缘边的乡场,如金鸡、折弓、宗海(双龙)、洗泽场,遂宁市射洪县缘边的仁和、曹碑场,遂宁市蓬溪县缘边的三会场等,都有正月十四过蛴蟆节的习俗。”
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参加蛴蟆节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一天的活动,一般是以自然院落或自然村为单元展开,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多彩。”李纯蛟介绍,他记忆里的蛴蟆节是贯穿春节的一整套风俗活动,包括扎家菜水消杀虮子(虱子虼蚤虫卵),屋内地面洒灶灰,吃花馍,送蛴蟆,送虼(跳)蚤,“摇嫩竹”,踩高跷追月兔,耍龙放花筒,烧烟火架等。
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蛴蟆节相关活动停办。2月10日,南充本地发布通告,2022年蛴蟆节民俗文化活动也将停办。李纯蛟总感觉春节年味里少了些什么,于是他再次梳理记忆里和文献里的蛴蟆节内涵,从历史文化的学术角度研究蛴蟆节,分析南充蛴蟆节的独特民俗文化价值和传承创新。研究结果将再下学期开学后,和大家分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