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军营的青春岁月总是难忘的( 五 )


诗人静思幽深 , 心界空灵 。 小雨深谙“静”的妙趣 , 将它移植到诗中 , 常常创造出精妙新奇的艺术境界 。 她的力作《陶罐》的问世 , 就是她静观静思而至深沉的结果 , 尤其富有张力和质感美 。 那是1985年从玉门回北京时 , 路过西安 , 她特意下火车拜竭半坡遗址 。 空荡荡的大厅里寥寥几人 , 而就在那肃立的玻璃柜前 , 一个形象击中了她:“陶罐 , 那是我母亲的陶罐!”小雨预感到这将是她此行最大的收获 , 她找到了多年前就埋藏在心底的那种原始的感情!这种深沉的感觉 , 一直潜游在她生命的内部 , 而半年之后 , 她才铺开稿纸 , 写下这样的开头:
据说/第一只陶罐是女人做的/因此 , 她塑一条/浑圆的、隆起的曲线/朴拙而安详地立于/万古苍凉之上
小雨不像以往那样任情感恣意流淌 , 而是在时空的间距里冷静地穿越 , 深层次地抒写一种人生的体验 , 把那种久已积蓄的情感变为智慧的构想 , 使全诗的内涵丰厚凝重得令读者心灵为之震颤:
当赤脚的母亲站起身来/开始最初的第一次播种时/陶罐倾倒了/从里面涌流出无数/金色的小小的种子/——人
陶罐的意象与母亲的形象融为一种神圣的膜拜 , 从陶罐里泉涌般流出种子 , 进而劳动与生产创造人就可想而知了 。
母亲可以用陶罐汲水 , 这又让我联想起潭 , 联想起小雨静静如潭的质量 。 她由此心存颖悟 , 神驰自由 , 生命的创造热情和潜能迸发而出 , 绽开成诗的花朵 。
小雨拥有生命之潭 , 不仅培育出属于自己的诗花 , 给中国诗坛植一片新的风景 , 还浇灌培育出一朵朵诗坛新花 。 据小雨的丈夫说 , 在她处于半昏迷状态时 , 已经认不得他了 , 嘴里却念叨着一个作者的名字 , 想着安排这位作者的组诗发稿……小雨对诗的忠诚 , 已经表现为一种敬业精神 , 深入骨髓!
记得有一位铁道兵作者准备出诗集 , 托我请小雨写序 。 我找到小雨家 , 说明来意 , 她满口应承下来 , 没过几天 , 就挤时间写好两千余字的序言 , 没有一点大诗人的架子……
小雨生前赠送我多本诗集 , 还赠送了两张她的个人照 , 一张是当兵初照的 , 一张是结婚后照的 。 她说 , “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张照片!”
小雨走了三年……在她的祭日即将来临之际 , 好想让她再看看这两张照片!倘若天国有梦 , 重现芳华!
潭水有源不竭 , 小雨的诗之花永不凋谢!
附李小雨简历:
1951年10月26日出生 , 河北省丰润县人 。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 著名女诗人 。 1971年入伍 , 系铁道兵十五师七十四团卫生队化验员 , 退伍后到诗刊社工作 。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曾任《诗刊》常务副主编 ,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其诗集《红纱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 作品被译为英、法、意、日、韩等多国文字……2015年2月11日 , 因病在北京逝世 , 终年64岁 。
铁道兵|军营的青春岁月总是难忘的
文章图片

编辑:奎先达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