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何说苏轼的诗《西斋》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出神入化?( 二 )
当时朝廷重用王安石强推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内部的矛盾,但给普罗大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密州这个地方,自然条件本来就不好,再遭受新法的苛政,人民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身为地方父母官的苏轼,虽然想了不少办法减轻群众的生活压力,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于是,他内心是焦虑且惶恐不安的。
苏轼通过对灿烂春光细致地描述,用温暖而美好的外部环境反衬出自己内心的那种寒冷而抑郁的情绪,他心中美好的愿望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使得读者更能清晰地明白他内心的绝望与悲凄。
文章插图
苏轼的这种表现手法与陶渊明诗作如出一辙,如陶渊明在组诗《饮酒》中的一首: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陶渊明这首诗表面在描述自己少年时壮志未酬,老了仍一事无成,从而表达了自己悲哀和落寞的心情。这首诗让人对陶渊明有种怀才不遇的错觉,但观其一生,大部分时候是他自己不愿与社会同流合污,终生决意抱穷守节。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他再一次对现实社会黑暗的痛批,再次向世人明确了自己的心志。
文章插图
三、开启人生思考,富含生活哲理
从密州开始,苏轼的诗词逐渐增加了对人生的思考,言语间渐渐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让人读来更是回味无穷,值得反复推敲,这与他熟读陶渊明诗不无关系。
苏轼十分爱读陶渊明的诗,但陶渊明传世的诗文不过一百四十来篇,实在不多。因此,苏轼每读一篇都十分珍惜,而且不忍心读快了,生怕读完了就没有好的诗文供他消遣了。他曾说:“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也就是说,每当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读陶渊明的诗文来振奋精神,而且只读一篇,不舍得多读。
苏轼更加喜欢和陶渊明的诗,他一生留下的和陶诗就有109篇。苏轼的这些诗除了研习陶渊明的文风,追随他的情怀,更是临摹他的人生感悟。
陶渊明的诗处处充满了哲理,让人读来感觉妙不可言,如他的组诗《饮酒》中这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被世人追捧为陶渊明诗歌“意象”的顶峰,上升到了“本我”与“超我”的哲学理论层次,已经脱离了一个普通文人的思想境界。
文章插图
苏轼的《西斋》虽然不是和陶诗,却与陶渊明诗歌一样有着让人值得反复品味的哲理。如诗中“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一句就是作者的思想在物化和意象中来回穿梭,也是本我和超我的一种迭代。
【 苏轼&为何说苏轼的诗《西斋》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出神入化?】当然这首《西斋》并不是苏轼哲理诗的最佳代表,但从这首诗开始,苏轼的诗词越来越富有哲学思想,越来越值得读者反复品鉴和研读。
- 妹妹!苏轼写诗调侃妹妹长相,妹妹立马写诗反击,读后让人捧腹大笑
- 金桥&山东(青州)“金桥杯”庆新春赏石精品展开展
- 火龙舞&一条火龙舞百年
- 志愿者们&军歌阵阵庆佳日 锣鼓声声闹元宵
- 生死签&上海已成音乐剧之都!28部剧目超百位演员将亮相第二届华语音乐剧大赏
- 安全&昨夜你“闹元宵”了吗?他们这样“欢度元宵”……
- 喜笑颜&“府南烟火人家,欢乐幸福社区” 成都府河新居社区开展元宵节主题活动
- 甘解衣&千古绝对!上联“家穷人丑,一米四九”,下联太经典了
- 郭襄&郭襄创建的峨眉派凭啥排名天下第三因为峨眉派有四大顶尖高手
- 秦可卿&秦可卿大丧,秦钟做的一件荒唐事,暴露出秦家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