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互联网晚会“降维打击”综艺晚会?( 二 )


B站相关人士也告诉采访人员 , 这一设计正是“从节日氛围出发” 。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 , 以及疫情环境的影响 , 线下的节日仪式越来越可遇不可求 。 弹幕场景打破时空的限制 , 可以给大家营造天涯共此时的氛围 。 同时也延续了晚会的时间属性 , 实现用户跨时空的交流对话 , 是仪式感 , 也是陪伴感 。 ”
这样充满“仪式感”的设计在互联网平台上还不少 。 今年B站的跨年晚会上 , 曾出演《觉醒年代》中陈延年的张晚意演唱了歌曲《错位时空》 。 直播时 , 晚会特别设计的“平行时空”启动:一个版本中 , 身着白衬衫的当代青年从课堂出发 , 走进百年前历史风云;另一个版本中 , 身着棕色外套的百年前先烈由战火纷飞的年代 , 走到如今的和平生活 。 通过预约 , 观众看到的是不同版本 , 按下屏幕的“穿越”键则可以进入另一个“时空” , 两个“时空”的弹幕也会相向而行 。
“晚会可以把各种文艺门类集合在一起 , 应该做一些跨界实验 , 做一些只有晚会形式才能做到的节目 。 ”在“屠美”看来 , 任何创新、实验的“仪式感”都是为内容品质服务的:“例如平行时空的设计打动人 , 不是因为这个形式 , 而是形式完美贴合了内容 。 ”
“同场竞争”还是“花开两朵”?
近年来 , 不仅电视台之间各类晚会竞争激烈 , 在“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和B站纷纷加入“战局”之时 ,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 就连非视频类平台知乎、京东以及脱口秀节目等也来“分一杯羹” 。
在一些人看来 , 这是不同平台、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 。 “观众的注意力就这么点 , 被这边吸引到了 , 对另一边的关注就少了 。 ”有人以今年的跨年晚会为例 , 不仅多家省级卫视竞技 , 各视频平台和网站也推出了相应的节目在同时段“对打” 。
不过在电视评论人、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何天平看来 , 电视与互联网之间并没有“晚会战争” , 两者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关系 。
“电视的晚会是一种合家欢的情感诉求 , 是一种节日的仪式性陪伴 , 需要满足所有人的审美需求 。 而网络让分众化的需求被调动出来 , 只需要对准一个群体的诉求 。 ”何天平认为 , 电视晚会是大众化的 , 而流媒体是圈层化的 , 互联网平台借助技术基因 , 精准对接用户群体 , 而用户本身也不断反馈盘活节目形态 。 B站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产品技术并非独有 , 但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 , 更多考虑到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 ”
刘旭雯发现 , 豆瓣网上对B站晚会的评论往往呈两个极端 , 要么赞扬“好看好玩”“创意十足” , 要么批评“背离二次元传统”“泯然众人” , “是‘破圈’还是‘深耕’ , 是互联网晚会要思考的问题 。 ”
“电视是一种仰视媒体 , 而手机是俯视媒体 。 ”何天平认为 , 人们使用不同平台的诉求是不同的 , 大屏是沉浸、观赏 , 小屏是社交、陪伴 , “一个屏幕解决一个屏幕的问题 , 不需要把所有屏幕的功能放到一个屏幕上 。 ”他以近年来电视晚会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为例 , “过去电视晚会上常常有‘扫一扫’‘摇一摇’互动 , 现在几乎没有了 。 不是电视晚会不和观众互动了 , 而是他们直接跟短视频平台合作 , 将这些互动功能搬到短视频平台上了 。 ”在他看来 , 未来跨屏传播会越来越普及 , 同时对内容进行整合:“比如现在很多电视晚会搬上网 , 会有多机位视角 , 会有‘只看某人’选项 。 未来也许大屏上播着完整的晚会 , 其他平台则是更具针对性的衍生内容 。 ”(采访人员 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