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官宣更名,撒贝宁回归无望:慢慢“变味”的《明星大侦探》,你还看吗?( 二 )


【撒贝宁|官宣更名,撒贝宁回归无望:慢慢“变味”的《明星大侦探》,你还看吗?】
2

新一季明侦开播 , 褒贬不一

如今 , 《明星大侦探》不仅改名为《大侦探》 , 导演团队也进行了更换 , 就连常驻嘉宾撒贝宁也缺席这一季的录制 。 对于老粉来说伤害还是挺大的 。
不过第7季先导片放出之后 , 依旧引发了讨论 , 一部分观众看了先导片后认为新一季打开了格局 。
当然 , 定档春节前上线 , 并于大年初二上线了《侦心侦意新春演唱会》 , 明侦没有放弃“卖情怀”这条路 。
为了情怀 , 节目组在缺少众多“元老”的情况下把乔振宇请了回来 , 一首《钻石钻石亮晶晶》 , 直接上演“回忆杀” 。

为了情怀 , 节目组还把许多歌曲进行了改编 , 加入明侦的元素 。
杨蓉与太一的《负重一万斤长大》 , 让我们想起了“蓉门童”和“郝妹妹”的遭遇 , 不禁动容 。

张新成再唱《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 既有共鸣又充满力量……

还有大屏幕上播放的往季照片 , 无一不在呼唤着过往的回忆 。
为了增加收视率 , 节目组也邀请了同平台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中的人气选手助阵 。
但是也有网友指出 , 《大侦探》先导片在游戏环节上与韩综《Running Man》10周年特辑在游戏设置和剪辑上都颇为相似 , 有抄袭的嫌疑 。
《负重一万斤长大》的舞台也抄袭了Super Junior的《Burn the Floor》的创意 。
难道国内的综艺节目最终还是逃不开“拿来主义”吗?到底是观众抛不开情怀 , 还是明侦离不开“情怀”?

3

加入了普法知识 , 新一季明侦再度升级

在泛娱乐化的现在 , 《明星大侦探》曾通过一个个案件 , 聚焦了校园暴力、垃圾分类、亲情沟通、微笑抑郁等热门话题 , 也揭露了许多社会现实的黑暗 , 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 。
第三季的第八期《无忧客栈》讲述的是看似风景秀丽的网红客栈和无忧无虑的游客们的故事 , 却揭示了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微笑抑郁症 。
当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 我们为了生活 , 不得不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压力、烦恼和忧愁 。
但是 , 节目告诉我们 , 要学会释放压力 , 学会寻求帮助 , 不要让微笑变成伤害自己的武器 , 也告诉我们 , 别忽略了身边那些说着“我很好” , 却独自挣扎的抑郁症患者们 。

第六季“封神”之作《夜半酒店》中 , 儿童保护话题为世人敲响警钟 。 通过案件的深入 , 它唤醒了父母“性”教育的意识 , 并且告诉公众:“裙子”不是原罪 , 该受谴责的应该是犯罪本身 。

第六季的收官之作《芒城风云》中 , 不管是戏子、参谋还是厨子、学生 , 每个人的人设都十分饱满 , 充分演绎“位卑未敢忘忧国” , 读信以及唱《送别》时更是令人泪目 。
这一期节目从以往的私人恩怨上升至家国情怀 , “愿以吾血浇吾地 , 换山河如故”掷地有声 , 其立意被赞为“六季最佳” 。

新一季的《大侦探》明确加入了“普法”主题 。 在已播出的“超前聚会”篇中 , 节目在破案环节之外 , 还加入了“大侦探合议庭” ,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针对案情进行剖析 , 旨在推动全民普法教育 。
综艺节目除了娱乐性之外 , 还能肩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 , 《大侦探》可以说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
只是 , 如何在兜售娱乐的同时 , 制造话题 , 达到教育与娱乐的平衡也将是摆在节目组面前的新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