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写下一首千古名篇,一首词写尽五千年沧海桑田( 二 )
文章插图
词的最后两句,“前人耕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意指“三家归晋”。点了本章“说三分和两晋”的主题。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朋友发现。这首词实则包括了杨慎对“三国归晋”里,晋国司马氏的评价。
三家归晋之后,因为晋代司马氏的无能,造成了“衣冠南渡”,所以世人往往因此骂司马家族的品行和能力不足。
但是杨慎却认为,一个朝代的兴亡是自然规律。就算司马氏贤明如三皇五帝,能力等同于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他们也改变不了历史规律。
于是杨慎再次感叹,历史上那些争强斗胜的豪杰英雄们,没有早点悟出其中道理。他们不断地战争,杀得尸山血海,搅得地覆天翻。
文章插图
可是最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连在史书上留名的机会都没有。最后只能埋在北邙山的乱葬岗之上,与风烟为伴,做了孤魂野鬼。
杨慎所有的“怀古词”,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带着很有“元曲”风格。押韵是一韵到底的,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历史典故的运用,也是通俗易懂的。
词里既包含了道家思想,却又带着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元曲押韵往往不分平仄,因为南北历史的大融合,以及汉语的“入声三派”,后来的人渐渐不识平仄。
元曲创作是为了照顾社会底层人民,大量采用口语,让人觉得非常亲切。杨慎曾经写了一本文学理论书,叫做《词品》,他在书中提到:
禅为绝欲之说,欲之所以益炽;道家有忘情之说者,情之所以益荡者。
所以杨慎认为,像禅家和道家那样彻底地绝欲忘情,是不可取的。于是我们看到,他的“怀古词”,尽管带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但是同时也有着对英雄们的深切同情。
文章插图
另外,杨慎又在他的《词品》里面提到:如果有人用了前人的典故,“读者不知道其出处,不见其工”,会影响对词的鉴赏。
所以杨慎特别推崇一些“词俗意佳”的前代词作。自己填词,也不避俚语俗言。因而在撰写通俗历史读本的时候,他会故意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和明白晓畅的语言。
杨慎这样的做法,明显扩大了自己词作的受众范围。冯梦龙、毛宗岗等文人,能读懂其中的典故,自然要为他叫好了。
即使是不知晓这些历史典故的人,读了杨慎的“怀古词”也能领略词中的大意,并为其中铿锵悲壮的风格感动。
有不知“夏后”是何物的人,读了以后也能知道“夏后商周”大概是在指三代的帝王;有不知“北邙”的人,看到“荒丘”,也能猜到是在指失败者的孤坟。
文章插图
【 冯梦龙#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写下一首千古名篇,一首词写尽五千年沧海桑田】因为运用了白话俚语,且一韵到底,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所以大家都很爱读。
一首词中,既有国人最喜爱的历史兴衰话题,又有普通人能够接受的人生哲学,还带着对历史上那“执迷不悟”者的巨大同情,想不成功也难。
结语
据说杨慎是明代文学家中,最早进行“文学通俗化”的名人。他的“怀古词”,格局雄浑,音调高亢,因此被清代宋凤翔赞为“字挟风霜,调铿金石”。
由于这种文词并茂的创作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杨慎的作品被人改编成了弹词。而他在卷首、卷尾的词作,又被人引用到传奇小说当中,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弹词与古典小说创作。
- 冯化成#《人世间》蔡晓光亮出身价,周蓉立马抱大腿,冯化成压根比不上
- 清华!“清华曾国藩”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师,为何胡适、钱钟书不待见他
- 墨池#「六骏贺岁」三冯迎春线上书法微展
- 婚姻!《人世间》周蓉的16年,败给王紫的一个动作,冯化成的背叛,够狠
- 笔名&冯巩给莫言起“笔名”,莫言想都不想就说:闭嘴!
- 文学|四部新作描摹坚韧有趣的冯骥才
- 书画家&2022年书画家冯冰作品欣赏
- 春节|如何在职场中进行有效沟通?
- 冯研山#书画家冯研山——坚贞不屈 倾心高雅
- 孔子|孔子老师教你用2个新词儿:暴虎冯河、临事而惧!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