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三槐王氏"为何能在北宋兴盛壮大?( 三 )


范仲淹@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三槐王氏"为何能在北宋兴盛壮大?
文章插图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文学类书
虽说经常有人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在古时候书籍不像如今这么繁多易得的时候,才子还是很多人仰慕的对象,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名气和粉丝,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起到一定帮助。

除了才华受到称赞,古时候称赞得更多的可能就是道德品行了吧。

四、 道德修养积口碑,深得帝心好行事
王素是王旦的少子,他的品行得到了蜀地人民的一致称赞,他的言行还被采录成王公异断一书。

(王素)凡为政,务合人情,蜀人纪其目,号曰"王公异断"。
——《宋史·王素传》

王素的儿子王巩与苏轼交好,苏轼不仅赞誉王巩的才华,还赞叹王巩的德行。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
——苏轼《三槐堂铭》

王巩因为苏轼的"乌台诗案"被牵连贬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好友苏轼,反而是跟以往一样真心待苏轼,不仅经常书信往来,还跟苏轼一起登山畅谈。这种神仙友谊,很是让人羡慕了。换做腹黑一点的人,恐怕会拼命撇清跟好友的关系,以便自己平步青云。

难怪苏辙也赞叹王巩"勇于议论而不谋其身",勇敢说出真话,不在乎一己私利。

从古至今,才德双全的贤臣良将不少,然而,想要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除了自己能力过关外,还得得到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认可才行。只有皇帝认可了,大臣的意见才能被听取,进而实施。

举个例子,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才德双全的名臣,但是神宗跟王安石意见更一致,因此神宗掌权时,王安石官至宰相,各种变法措施都得以推行,司马光被贬出京都。
范仲淹@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三槐王氏"为何能在北宋兴盛壮大?
文章插图
王安石画像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提起北宋王姓宰相,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王安石。那么,王安石是否属于"三槐王氏"呢?答案是否定的。王安石属于另一个名门大家"江西临川王氏"。大家注意一下就够了,不要将两个王氏大家族弄混了。

"三槐王氏"得以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王旦为相时,真宗皇帝就很依赖他,大事小事都要跟他商议,才能放心确认。

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
——《宋史·王旦传》
范仲淹@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三槐王氏"为何能在北宋兴盛壮大?
文章插图
宋真宗画像
而到了王旦之子王素为官时,当时的皇帝也认为自己跟王素是世交,关系非同一般。

素论之,帝曰:"朕真宗皇帝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旧,非他人比也……"
——《宋史·王素传》

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三槐王氏"在朝为官才能行事方便,同僚也会另眼相待,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也会更高。这一点跟后宫也挺像的,宠妃的娘家一般都更有面子,受人尊重。

结语
"三槐王氏"能在宋初发展壮大,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族中的先辈能够严于律己、树立榜样,才能将家风传承下去;在婚姻方面慎重选择,才能使得家族获得有力外援,而不是被姻亲拖累;不仅仅依赖荫补,反而发奋科考,才不至于在仕途上受限,坐吃山空;自身能力和品行优秀,同时也得到最高权利者皇帝的认可,才方便施展抱负。

"三槐王氏"的做法,对于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世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父母教育子女,不能仅仅空讲大道理,责骂逼迫,而是要以身作则,子女才会心服口服;婚姻方面即便不像过去那么讲究"门当户对",但是也要慎重对待,处对象时要深入考察三观和人品;哪怕家里有一定积蓄和产业,也不能高枕无忧,对于新兴事物的了解不可少;除了重视自身修养外,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很重要,一个贵人的帮助可能会减少自己很多无所谓的努力,而一个难缠的小鬼则可能让你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