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火“出圈”的塔骨 不“落幕”的游神( 二 )
扛着神将的人们迈着特有的步伐,忽左忽右,将塔骨的双臂有技巧的甩动。 李南轩 摄在郑子瑞眼中,能够流传至今的游神活动,就是一部行走的福州民俗“博物馆”。
“从古到今,游神是全村人都积极参与的活动。从扛轿辇的壮年,到手捧香炉的长者,到提灯执扇的女性,再到挺神将的年轻人,这些无不体现着福州人团结有序的社会关系和分工。而绕境游神则推动着村与村之间的往来。”钱颖曦向采访人员补充道,游神活动里蕴含的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元素更是福州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
游神或许是今人了解祖辈生活仅有的几种方式之一了,1995年出生的陈俊晨对此深有感触。与一般的年轻人相比,他似乎离“老福州”更近一些,因为他在游神活动中负责“挺神将”,擅长在塔骨中扛着神像游神。
自小由爷爷带大的他,知道自己的家有些“与众不同”。“从我太爷爷开始,家中就设有家庙,每逢重要节日,爷爷总会对着那些神像‘拜拜’。我那时还小,对这些文化并不理解,但游神却让我很感兴趣。”陈俊晨回忆道,“小时候的游神场面格外热闹,如果能够在游神队伍里捧香敲锣,那就是值得炫耀的事了。”
随着陈俊晨年岁渐长,他对游神的热爱也从未停歇。14岁那年,他托人塑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尊塔骨——孩儿弟,它是福州民俗文化中的童子神,也是陈俊晨参加游神时所扛的第一尊塔骨。
在那之后,陈俊晨以每年两尊的频率开始制作塔骨,也十分热衷于参加游神活动。如今,陈俊晨身边有许多像他一样对塔骨十分着迷的年轻人,他们将“声光电”技术与塔骨相结合,组织起了更有“现代感”的游神队伍。
每到正月,陈俊晨总会将自己塑的塔骨拿出来,小心地进行养护。他像对待朋友一样搂着塔骨说:“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多路可以走,但不能走放弃的死路。有我们在,游神就不会落幕。”
面对年轻人对塔骨和游神的热情,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的杨函睿道长表示,有了年轻血液的加入,传统文化就有传承的希望。“游神文化的‘出圈’正是福州本土文化自信提升的体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醒他们,不可将游神文化和塔骨完全剥离。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土壤,塔骨只会变成一个空壳。”
夜色渐浓,长乐的大型游神活动仍未结束。火树银花中,“神明”们自朦胧夜色里走来,向虔诚祈福的人群走去。(完)
- 上海越剧院&在中国大戏院,细数上海越剧院的“锦瑟年华”
- 新华全媒$新华全媒+|从这组诗意海报中读懂“人勤春来早”
- 漫画!四川小伙靠一段“敦煌菩萨”的视频火到国外,外国人:比上帝还美
- 新空间&上话首部驻场音乐剧诞生,六楼“黑匣子”变身五彩缤纷新空间
- 清溪诗社|清溪诗社|行走的书柜——入“家在黄岛”5周年留念
- 李商隐!林黛玉的最终结局,“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关键,薛宝钗故作听不懂
- 广州|【组图】设计手稿大公开!12张作品揭秘“冰墩墩”诞生历程
- 中国足球|“壮硕”的蒋欣告诉我们,如果实力跟不上,再美的外表也只是空壳
- 翡翠|春天与“东方色”更配!每年自拍一张,一年比一年灵
- 刘姥姥|贾母真是善解人意,送给刘姥姥的几件“旧”衣服,是她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