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终于有综艺,谈论社恐的好处了( 二 )


感性房的人特别擅长提供情绪上的安慰 。 不管是让公认的暖男感到难以说出口的孤独感 , 还是小女生们想减肥、做美甲的小苦恼 , 抽象的、具名的情绪在这个房间里都能被感受、被理解 。
不同人格的褶皱、形状 , 难得有了如此直观的体会 。 F人情感雷达更敏锐 , T人思维脉络更可辨;P人喜欢随心所欲的生活 , J人就是要按部就班才安心 。
特别好玩的是 , 当各不相同的人融合在一起时 , 理性星人看见感性的人相拥安慰 , 连瞳孔都会颤动 。
最后一天还没收到好感度投票的 , 只剩下想开慈善机构的忙内ESFJ , 她是温暖的、活泼的、善于照顾人的 , 可也是个小心翼翼的敏感者 。
搭档把泪眼汪汪的她拉到一边 , 给了个大大的拥抱安慰 , 结果镜头一切 , 另一边的T型人格们用圆溜溜的眼睛表示不理解 。
也许是这节目本就是“人类自习手册”一般的存在 , 不怀揣任何立场 , 所以当下场景看起来并没那么悲情 。
反倒是作为场外人士 , 学到了新的交往守则:多去理解热情和冷漠 , 不论是自己的 , 还是别人的 。
毕竟无限近似的人 , 也有微小的不同 。 节目里一抓就有一大把例子 , 比如T/F(理性/感性)分房时 , 感性房里仅剩的两位男士——INFJ和ENFJ 。 太典型的观察对象了 。
屋檐下的所有人都说 , 他们如何如何相像 , 哪怕只用“MBTI”的四个字母来定义 , 他们也只是性格稍有不同:一个腼腆内向 , 一个活泼外向 。
除此之外 , 他们一样温暖、一样帅气、一样默不作声地关心着周边所有人 。
但讲真 , 虽然每天都将他们划分成绝对的两类人 , 可全场观察下来 , 每天都有那么几个人 , 让你怀疑他是另一个阵营派来的卧底 。
内向的人可以侃侃而谈 , 外向的人不时需要静默 , 不爱做计划的人觉得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 理性的人不见得完全喜欢思维可辩的讨论……
而我最喜欢节目嘉宾们的一点 , 也和这有关:他们不用字母定义自己 , 相反 , 保持着质疑 , 防备着偏见的诞生 。
这种察觉似乎在几个“卧底”身上更为灵验 。 说实话 , 我也老是用自己的MBTI自我观察 , 好几项都很摇摆 , 不觉得一个字母就能注解所有的行为、思绪 。 大概他们也是一样的 。
节目里最有矛盾感的一位 , 应该是第一期就混迹在I房(内向房)里的ISTP男了 。 连最外向的人来做客 , 也盖章觉得他是该被分在E房(外向房)的料子 。
而第三天的T房(理性房)活动 , 其他人激情融洽地讨论着 , 他却并不享受其中 。
他担心自己会把MBTI当作人设行动 , 也不喜欢别人将他代入特定角色 , 带着有点酷的想法参加了节目——好好探索自己的同时狠狠拆除偏见 。
其实仔细看嘉宾们每天的后采 , 还有翻他们节目播出后录的reaction番外 , 偏见警觉已经成了共识 。
也不奇怪 。 按照MBTI的分法 , 全人类只被归纳成16种人格 。 可我们这一代有太多个性枝蔓可以延展 , 又有谁会相信16型人格归纳法呢?
不过 , 我倒不觉得节目组每种人格类型只邀请一人 , 是想印画刻板印象 , 或许正相反 , 只是想呈现不被定义的性格可能 。
有这么一档新生节目 , 确实因为MBTI挺火的 。 有天午餐时间 , 我们几位编辑不自觉地聊起来 。 可能真是职业巧合(也是样本数量不多) , 我们几个的MBTI一模一样 。
但不能否认 , 我们之中有人更开朗 , 有人更有创造力 , 有人更有逻辑性 。 认真想想 , 我们也在好几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反复横跳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