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文艺评论 | 成为惨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 二 )
文章插图
1978版电影的时长有140分钟,但剧情容量不如2004版90分钟的电视电影,混淆视听的“珍珠项链掉包案”和相关角色被完全删除。现在回看,这一版的演员阵容豪华,选角并非完全妥帖。那年的“邦女郎”罗伊斯·契里斯扮演林奈特,是刻板的白富美花瓶;米娅·法罗扮演的杰奎琳放大了这个角色神经质的一面,却刻薄过度,真成了歇斯底里的毒妇,很难想象这是被波洛同情和极力挽救的姑娘;麦考金戴尔扮演的西蒙毫无说服力,无法让人相信这是能让足智多谋的富家女一眼相中、并用重金买断的美男子;让简·伯金演林奈特的法国女仆,属于资源错配,时尚偶像锋芒正盛,丫鬟登场艳压小姐。幸而扮演波洛的乌斯蒂诺夫和麦吉·史密斯、贝蒂·戴维斯等人,用他们的表演唤回了逝去年代的氛围。1978版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最大程度地还原了1930年代名利场的华贵和虚无,在金钱和等级中浮沉的人心,才是悬疑的迷雾。正像波洛在一次饭局聊天时说过,最重要的是心理。影片精简情节和人物,以大量篇幅来展示一个浮华的小世界,渲染浮华中人“不可与外人道”的九曲十八弯心思。
文章插图
2004年ITV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是《大侦探波洛》剧集里的一集,当时,这部始于1989年的剧集已经连载15年,到第九季,确立了非常稳定的风格。所以,这一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内容,是节奏飞快的案情推理剧。在波洛与众人车轮战的斗智过程中,剧集绕开那些话里有话的枝蔓,集中于“所有的人在错的时间出现在错的地点”。《大侦探波洛》定位明确是拍给热爱且熟悉阿加莎的观众看,这决定了2004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以言简意赅的气势加速度地推进,高度贴合原作气质的选角,造成“对的演员出现在对的场合”的直观观感。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两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在社交网络上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所谓“珠玉在前”,1978版立足于小说原作的特色,作为那个时代的超级大片,捕捉到最大公约数观众的需求,2004版的目标观众是阿加莎的忠实书迷,多快好省地突出推理特色。
这个时代的年轻观众还会迷恋1930年代浮夸腐朽的上流社会氛围嘛?或者,还有多少新老观众有兴趣在大银幕上看一个矮胖的小胡子老先生絮叨一桩早被剧透得底朝天的“谜案”?两个答案很可能都是否定的。所以留给新版导演的挑战就变成,《尼罗河上的惨案》有可能被剥离了它的时代背景、甚至被架空以后重述嘛?
文章插图
电影正式开始于伦敦的饭店,笙歌不断,男欢女爱。虽说字幕标明那是1937年,但时间和时代感是被抽空的,陆续登场的男女更像当代人。原作里“暗涌”的氛围被明目张胆的荷尔蒙吸引取代了。在小说里,杰奎琳对西蒙容忍、纵容,她被迫成为西蒙的帮凶并泥足深陷,虽是出于错误的、盲目的爱,但终究是爱的行为,所以波洛一直怜惜她,若干次旁敲侧击地试图挽救她。这种老派的欲言又止的含蓄在这一版电影里荡然无存,情和欲之间,欲一面倒地压制了情,西蒙、杰奎琳和林奈特两两之间的驱动力,是一目了然的粗俗欲望。
这部电影给出的所有画面都是放大的,不节制的。波洛坐在吉萨金字塔下喝早茶,从他的视角看到的金字塔是被放大的。船行尼罗河上,观众和剧中人一起看到的阿布辛白神庙也是比实际比例更大的。一次又一次,导演试图用“大于实际”的画面来制造粗暴的冲击力。在实地拍摄完全可行的前提下,影片中出现的尼罗河两岸风景却使用夸张的数字技术,制造出宛如电子游戏里浮夸宏大的场面。
- 朱瞻基&大明第一废后胡善祥,她的被废让天下人同情,她为何会失去后位?
- 黄公望&董其昌《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卷欣赏
- 公安分局&全警健身保平安 健步如飞勇争先--沙湾区公安分局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健步走活动
- 小镇|云上“村晚”火出圈,文艺生活“码”上见
- 告老还乡&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砖头撑面子,皇帝得知大怒说8个字
- 土行孙&土行孙惨死张奎之手,为何惧留孙见死不救,你看他怎么说
- 武松打虎&武松徒手毙一虎名冠九州 李逵杀一窝四虎为何籍籍无名?
- 虚构&历史这四位大英雄根本不存在,虚构的人物,别再被电视剧给忽悠了
- 西游记中&孙悟空打死六个山贼,这六个人的名字连起来读,发现一个秘密
- 佛像&他是如来佛祖,因扮相太真遭路人跪拜,买佛像发现上面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