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作家沈念:在水流中获得生命力量( 二 )


封面新闻:一个作家或者艺术创作者找到一个自己最得心应手 , 最能发挥生命热情的题材聚集地 , 是很不容易的 。 就像梁鸿写她的家乡梁庄 , 贾樟柯拍他的家乡汾阳 。 你觉得洞庭湖会持续成为你写作的一个对象吗?
沈念:
我心中一直有个创作计划 , 以小说的方式书写洞庭湖 。 到目前为止 , 写洞庭湖的小说并不多 。 这些年过去 , 我没有中断过返回 , 回到湖的身旁 。 作为一个写作者 , 对我而言 , 洞庭湖毫无疑问 , 是最有力量、最富情感的一块福地 。 它生长万事万物 , 也生长欲望人心 。 也许我毕生内疚的 , 是我从这块土地上索取过那么多 , 却还没有过任何回报 。 我想从水流中“创作”一个未来 , 那里有对这块土地最坦诚的信任和依赖 。
水的内涵 , 湖上的人事 , 远比我们见到的模样和听到的内容要复杂 。 在与水的对视中 , 我看清人 , 也看清自己 。 宿命注定了 , 我依然会带着敬畏、悲悯、体恤的“偏见” , 在打捞江湖儿女的人生往事时将属于江河、湖泊的时光挽留 , 并努力尝试以超越单一的人类视角 , 去书写对生活、生命与自然的领悟 。
封面新闻:《大湖消息》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
沈念:
《大湖消息》是其中一个单篇的题目 。 当时为了取书名 , 听了很多朋友的意见 , 也拟了好几个书名备选 , 比如说《唯水可以讲述》《无境之水》《水故事》等等 , 最后还是觉得《大湖消息》最直接最开阔最包罗万象 。 洞庭湖的历史、变迁 , 人的遭际、变化 , 湿地动植物的存在与消失 , 都构成“消息”的来处 。 朋友们挺认可这个书名 , 我也很开心他们的认可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张杰
“茶人三部曲”之后再推《望江南》
茅奖得主王旭烽续写茶人故事
由《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三部长篇小说组成的“茶人三部曲” , 用130万字勾画出了中国茶人的命运 , 曾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 获奖后 , 王旭烽没有停下手中那支笔 。 她依旧潜心写作 , 写茶 , 写杭州 。 2022年春天 , 王旭烽近40万字长篇小说新作《望江南》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 。
描绘一幅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虎跑试新茶 , 西溪楼啖煨笋 , 保俶塔看晓山 , 苏堤赏桃花 , 诸如此类的天然画卷将春景锁在水边 , 剩下流动的 , 是牢牢占住春和景明核心的那杯龙井 。 ”小说以1945年-1964年为历史背景展开书写 , 描绘一幅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 茶之韧之敛 , 化为以杭嘉和为代表的茶人之风骨;茶人之坚守之执着 , 积淀为中华民族精神之命脉 。 杭家人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 , 它交集了历史回忆和情感想象 , 读之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反复和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 更可以品味浓厚的杭州特色和江南地域文化魅力 。
【洞庭湖|作家沈念:在水流中获得生命力量】王旭峰是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 。 她书中字里行间有满满的翰墨之气 。 王旭烽对古典文化如数家珍 , 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 关于制茶、采茶、泡茶等细节描写精致典雅 , 人物刻画真挚深情 , 将杭家生活和民族变迁写得生动有趣 。 “茶在最好的能掐出水来的时节 , 芽就被摘下来 , 然后被手揉捻 , 在火锅里炒 , 倒进罐里封存 , 暗无天日 , 有一天开封 , 被沸水冲泡 , 够狠了吧 , 但当它被制成世上最美的甘露 , 然后被喜欢的人一口口地品尝 , 化为人身体的一部分 , 灵魂的一部分 , 最软的、最柔的那部分 , 是不是说明 , 最极端的东西都是会转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