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蟠@《古文观止》:3句虽简短,却又隐藏豁达明朗的话( 二 )


李蟠@《古文观止》:3句虽简短,却又隐藏豁达明朗的话
文章插图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有个叫李蟠的年轻人,今年十七岁,非常热爱古文,他已经把六经里所有的经文和传文通通研习过了。
李蟠不被世俗影响,主动拜我为师,跟着我学习。我很欣赏他这种能够践行古人正道的精神,于是写了这篇《师说》送给他。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李蟠@《古文观止》:3句虽简短,却又隐藏豁达明朗的话
文章插图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李蟠@《古文观止》:3句虽简短,却又隐藏豁达明朗的话
文章插图

选取的段落意思为:那些平坦而且距离较近的地方,游客就很多;艰难险阻多且距离较远的地方,能够到达的人就很少了。但是世上的奇伟、瑰怪和不同寻常一般的景观常经常是在偏远危险而且很少有人能够到达的地方,所以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能够到达的。
有毅力,不会因为别人在半路上停下,可是如果体力不够,也是没办法到达的。有毅力和体力,又不因为别人懈怠而松懈,但是到了幽深昏暗的地方,如果没有外物的帮助,还是不能够到达的。然而如果有足够的体力却没能到达,在别人眼里是可以嘲笑的,自己也会悔恨。
如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还是没有到达,那就没有必要悔恨了,谁又会责怪或者嘲笑我呢?这就是我得到的道理!
李蟠@《古文观止》:3句虽简短,却又隐藏豁达明朗的话
文章插图

出自《游褒禅山记》,此文乃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这个时候的王安石正值34岁时,他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李蟠@《古文观止》:3句虽简短,却又隐藏豁达明朗的话
文章插图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以上便是摘取《古文观止》里的其中3句话。虽是简短,但仔细品读咀嚼,能获得不一样的感悟的。
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有些话我们经常听到,却并不知道真正含义是什么?
开卷有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因为眼前的困惑导致迷茫。
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静心读一读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没准能够让你豁然开朗,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 李蟠@《古文观止》:3句虽简短,却又隐藏豁达明朗的话】(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