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咨&《卖油翁》最后一句有什么深意?教科书为什么要删掉?原因不简单( 二 )


文章插图

有一天,轮扁看到齐桓公在研读典籍,他从小没有读过书没有什么文化,又想在齐桓公面前出出风头让王能够记住自己。于是,轮扁便开口说:“大王您观看前面那些时间的典籍有什么作用呢?时代不同了,他们讲的那些道理,在我们今天就不一定适合了。况且,就像我打磨轮子一样,我自己知道那个度,跟别人就没有办法说清楚,别人也领会不到我的意思。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知道那些道理呢。”
轮扁的一番话,让齐桓公哑口无言,不过也让他刮目相看。
而欧阳修在写《卖油翁》的时候,认为卖油翁、庖丁解牛、轮扁这三个人的故事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多干干多练练,熟能生巧,只要熟练了,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好。于是,欧阳修把这三件事相提并论,放在了最后一句话里面。
陈尧咨&《卖油翁》最后一句有什么深意?教科书为什么要删掉?原因不简单
文章插图

虽然欧阳修写上了“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但是《卖油翁》在入选教科书时,最后这一句话被删减了。
删减这句话的原因也很简单,编辑认为这三个故事讲的根本不是一个道理。庖丁解牛,说的是要认清楚事情的客观规律,先把内在规律摸索清楚了,做事情才能够事半功倍。所以,这个故事强调的是联系,是规律,并不是单纯的熟练,熟练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陈尧咨&《卖油翁》最后一句有什么深意?教科书为什么要删掉?原因不简单
文章插图

而轮扁的故事就更不对了,阅读先贤书籍,与他打磨轮子可不是一回事。打磨轮子的度确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但齐桓公读的书,是先贤们思想的精华,是适用于很多时代的东西。这些书籍,跟他的打磨轮子,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
而卖油翁的故事呢,单纯就只是在讲熟能生巧这回事,因此,这三个故事根本就不应该相提并论。如果强行放在一起,会给孩子们传达错误的信息。
在这样的考量之下,教育专家们和编辑们一致决定,在《卖油翁》入选教科书时,最后一句话一定要删减掉。
陈尧咨&《卖油翁》最后一句有什么深意?教科书为什么要删掉?原因不简单
文章插图

教科书上面选录文章的时候,专家们做出删减的决定,有时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卖油翁》这个例子,最后一句话强行把没有什么关系的三件事相提并论,本身就有失偏颇,因此删减最后一句话是很正确的决定。
不过,并不是所有删减都是合理的,如果是为了所谓的保护学生进行的删减,就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这就不可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