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春节 , 过年红包开始“电子化” 。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 , 从除夕到初八 , 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微信的「抢红包」活动 , 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 。
部分银行每天会接待几十个要求开通网上快捷支付的客户 , 就为了把微信上的红包提现 , 很多人的微信钱包里 , 从这一年开始有了第一张“电子银行卡” 。
2016年 , 央行发函 , 在监管层面正式认同了二维码支付 。 广州市民可以通过APP和公众号等方式刷码坐地铁 , 金华、杭州等地也可以刷码坐公交 , 一些商户比如星巴克也上线了二维码支付功能 。
到了2018年 , 二维码贴在路边的水果摊和烤冷面摊位上 , 大爷大妈买菜也开始学着扫码支付 。
基本上从这时候开始 , 出门没带手机就寸步难行了 , 现金也逐渐消失在现实生活里 。
2020年 , 穷人主角基本在电视剧里绝种了 , 哪怕是实习生也能一个人住在大城市的大平层里 , 一边在浴缸里泡澡 , 一边操心第二天的工作 。
到了这时候 , 大家基本已经忘了纸质的钱该怎么称呼了 , “实体钱”的段子引发共鸣 , 直接冲上热搜 。
在部分医院 , 还存在一些只能用现金支付的项目 , 所以有的院方就提供了一项特殊的便民服务:用20块“电子钱”兑换20块“实体钱” 。
(图片来源于微博@矮周迅)
但人民币“电子化”的后遗症也出现了 , 互联网上的金钱观已经开始悬浮了 , 好像人均月薪过万 。
最让钱的概念受到冲击的 , 还是2021年郑爽被爆出日薪208万 , 薇娅因为偷逃税被处以13.41 亿的罚款 。
到了今天 , 「钱」已经变成了账户上、新闻里的一个数字 , 花出去没有感觉 , 看新闻也没有概念 。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同时 , “体验感”和“生活方式”变成了商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宣传语 。
用现金购买非实体的“体验感”可能还觉得不得劲儿 , 但用同样没有实体的“账户数字”购买就毫无负担了 。
在一些营销下 , 那种体验感和生活方式可能还比钱更重要 。
这些观念 , 越是年纪小 , 接受起来就越容易 。
年长一些的群体对钞票的记忆还在 , 花钱的时候还会心疼 , 但对于像00后这样的年轻群体来说 , 使用纸币的时间可能只有小时候和过年的时候 , 大部分日常都是电子钱包里的那些数字 。
至于再小一代的10后 , 有网友调侃他们对纸币的记忆 , 可能就相当于80后对粮票的记忆了 。
当年轻群体天然地接受了「钱」的“虚拟化” ,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很多事就变得魔幻起来了 。
“约60%的在校大学生使用网贷 , 部分大学生未毕业已成‘负翁’”;
“消费降级丨大学生挑战月消费控制在10000以内”;
“8岁的小学生给主播打赏共8万元 , 相当于全家一年的收入” 。
包括“代吃”在内 , 这些现象我们看着魔幻 , 是因为部分年轻一代的金钱观和消费理念已经跟我们不一样了 。
而这些事 , 只可能发生在互联网时代 , 发生在纸币被虚拟化 , 我们都用支付宝和微信钱包里的数字进行交易的时代 。
从大学生的“代吃”服务上 , 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互联网时代” 。
也许时代的变迁就是这样 , 当时还不觉得 , 但回头一看 , 就发现它确确实实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生活 , 也改变了下一代的生活环境 。
不止是金钱观和消费观 , 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在留言区讨论一下:互联网还改变了你生活中的什么?
万物皆有因 , 也许当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 现在的那些魔幻行为、魔幻现象也就都有了答案 。
- 朱子读书法|日课丨朱子读书法54 读书只管低着头去做,莫要思前算后
- 窗日!元宵节后,王安石骑驴赏春,写下一首渔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极佳
- 元始天尊&成佛后,孙悟空才明白为何老君要帮自己,原来前世今生都关联
- 考古|1980年考古队挖开光绪墓,一名医生爬进皇后棺材,爬出后呕吐不止
- 鲁迅@鲁迅三弟周建人另娶后携妻回八道湾,次子拔刀相向,致兄弟决裂
- 穿衣搭配|毕业几年后,怎样去加拿大留学?
- 十二星座|95后入殓师薪资曝光,8年送走20000具尸体,不参加婚礼,没有朋友,网友:给我1000万也不干
- 陈尧咨&《卖油翁》最后一句有什么深意?教科书为什么要删掉?原因不简单
- 深圳市|95后打工人如何看待上班:“上班生不如死,下班起死回生”
- 射雕英雄传#射雕前传中:此人神功无敌,吊打黄裳,收下一徒弟,后来叱咤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