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阕江城子,一片山水情:苏轼在西湖写的这首词,读来动人心扉( 三 )


西湖 , 犹如一块被群山环抱的熠熠生辉的蓝宝石 , 当春水初生 , 春林初盛 , 春风十里之时 , 也正是西湖的景色美不胜收之际 。 如果说有一位词人为西湖增添了流光溢彩的人文印记的话 , 苏轼肯定是其中之一 。
苏轼|一阕江城子,一片山水情:苏轼在西湖写的这首词,读来动人心扉
本文图片

开篇三句“凤凰山下雨初晴 , 水风清 , 晚霞明” , 此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西湖晚景图卷” 。
傍晚时分 , 云开雨霁 , 经过雨水的冲刷与滋润 , 近处的西湖的水光更加潋滟 , 远处的凤凰山的山色更加妩媚 , 晚霞将它美丽的余晖洒向湖面 , 此时的湖面如同浓妆的仕女一样动人;晚风轻柔地拂过湖面 , 湖面荡起粼粼的波光 。
词人和张先乘船泛游西湖 , 船尾的水波和风拂过的水波拥抱在一起 , 此情此景 , 动人心扉 , 此情此景 , 让人沉醉 。
苏轼|一阕江城子,一片山水情:苏轼在西湖写的这首词,读来动人心扉
本文图片

接下来的两句“一朵芙蕖 , 开过尚盈盈” , 是词人对荷花的描写 , 但词人没有描写整个湖面的荷花 , 只选取了其中的一朵 , 这一朵荷花 , 虽然开过了 , 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
其实这是词人以点盖面、以局部表现整体的写法 。 局部是整体的部分 , 从局部看整体 , 是找出局部的共性判断为整体的属性 , 虽然局部的特性不能代表整体 , 但整体的共性却在局部表现 。
我们由此可以推想 , 湖中的大多荷花虽然都已开过 , 但它们仍然处在花期 , 仍然美丽、清净 。
苏轼|一阕江城子,一片山水情:苏轼在西湖写的这首词,读来动人心扉
本文图片

不仅如此 , 如果将荷花的形态和前面三句关联起来的话 , 就会发现:词人所描绘的这幅“西湖晚景图卷”还有着更加唯美动人的意境 , 因为此时的西湖不仅有倒映在湖面上的霞光 , 还有掠过湖面的晚风 , 以及荡漾着迷人姿态的微波与涟漪 。
而荷花在霞光、晚风以及水波的共同作用下 , 一定与水波保持着同一个频率 , 在湖面上摇曳生姿 , 顾盼生辉 。
这荷花像极了一位穿着霓裳的舞女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表演动人心扉的舞曲 , 此时的西湖画面呈现出的是多重的别开生面的流动美 。
苏轼|一阕江城子,一片山水情:苏轼在西湖写的这首词,读来动人心扉
本文图片

词人似乎还嫌这幅画面不够动人 , 于是他又用飞扬的才华驱动手中的调色板和画笔 , 为画面添加了有形的色和无形的声:不知从什么地方飞过来的一对白鹭 , 它们在空中翩跹起舞 , 它们似乎是为倾听动人的筝声并一睹弹筝者的芳容而专程飞来的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如有意 , 慕娉婷” , 这如天外飞仙的句子 , 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 词人巧妙地通过白鹭引出了湖面上的弹筝人与筝声 , 这也照应了词中的小序“时闻弹筝”四字 。
富于情趣是这首词在写作上的最为出彩的地方 , 苏轼紧扣“时闻弹筝”这一词题 , 从多方面描写弹筝人的美丽与动人的筝声 。
苏轼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 , 使人物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 乐音与山水相得益彰 , 这不正应了“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那句名言了吗?
苏轼|一阕江城子,一片山水情:苏轼在西湖写的这首词,读来动人心扉
本文图片

古筝 , 中国传统乐器之一 , 文献记载:“筝 , 施弦高 , 筝筝然 。 ”古筝音域宽广 , 音色清亮 , 表现力丰富 , 像《高山流水》、《蕉窗夜雨》、《渔舟唱晚》等都是古筝名曲 , 因此 , 筝一直是流行乐器 , 而筝曲也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