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这家“不一样”的书店有位“不一样”的店员( 三 )


康睿不是总能听明白同事们在说什么,或者根本听不进去。更多的时候,他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或开怀大笑。店里安排任务只能交代给他的妈妈,由妈妈督促他完成。
说服康睿按要求画画需要一定的时间,让他明白要画的内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画画本身更需要时间。显然,这样不如自己随心所欲地画他喜欢的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自由,康睿有时也会焦虑,甚至会拖延。
北京外研书店隶属于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康睿要在校庆活动前画出一套学校的风景画,挂在庆典活动现场,并制作成明信片赠送给返校参加活动的校友们。这套明信片,康睿用了好几个月时间才画完。
那段时间,他经常攥着拳头高声念叨:“北外80周年!北外80周年!北外80周年!”嘴里一边说着,一边用很快的步伐在屋里绕圈,无法坐在桌前安心画画。康睿妈妈解释说,他其实不擅长画这些,又知道这是不得不画的工作任务,会感到有压力。
他并不是绘画天才,只是在模仿
康睿的画不仅摆在书店里,还挂在校园教学楼中。他为北京冬奥创作的画,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冬奥志愿者帮忙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会,挂在办公区,让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有机会看到。康睿的画还被做成书签、明信片、台历、抱枕等各种衍生品。
人们看到这些画,并了解到作者的故事时,难免会发出“自闭症人士都是天才!上天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的感叹。但张军茹却摇头说,“自闭症群体中有文艺天赋的,和普通人群中的比例差不多,而且要经过更为艰难的长期训练。”
5岁时,康睿连笔都握不住。帮他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特教老师告诉康睿妈妈,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特别敏感,对常人来说用手触碰东西这种再普通不过的事,对他们却显得格外刺激。康睿妈妈就每天用小毛刷为儿子轻轻地刷手掌,教他捏一些有钝刺的塑胶球。持续了一段时间,才帮康睿实现手部的脱敏。
12岁左右,康睿刚到“金羽翼”学画画时,连画个圆都很吃力。陪着他上课的爸爸,只当儿子出门有个去处,从没奢望过他能画出什么名堂,更没有想到未来有一天,康睿还能靠画画获得一份工作。
虽然康睿很少用言语表达,绘画老师汪俊俊从他的画中仍能看出来,他逐渐在一些明暗等细部有了自己的想法。即使如此,他只能照着物体或照片模仿,而不是凭想象创作。
康睿擅长画风景和静物,他画的人物总是模样古怪。康睿妈妈分析,可能因为他眼中的人脸和常人看到的人脸不同。康睿画的人总是没有下巴,他自己擦嘴洗脸也从不擦洗下巴,仿佛根本没有长。
画画带来的荣誉和积极反馈会让康睿高兴,但真正促使他完成绘画任务的,并不是这些所谓的成就感,而是妈妈的许诺。“小时候答应画完给他买点什么东西,后来是要给他点好吃的。”康睿妈妈笑着说,“现在好吃的也唬不住了。一般都是得答应他,画完一个大活儿,带他出远门玩一趟。”
康睿妈妈不仅要陪伴康睿上下班,帮他“翻译”工作内容,还要兑现对他的各种许诺。生活忙碌又紧凑,康睿妈妈不仅毫无怨言,而且乐此不疲。对于他们娘俩来说,没有什么能比“有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更让人欣慰的了。
用包容和融合给他们希望
曾经,无论是康睿这个小家庭,还是整个社会,对自闭症的认识都相当有限。康睿5岁前,还没有确诊自闭症,有一次康睿眼睛不舒服,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眼科医生面对康睿异常的反应不知所措,无奈对康睿妈妈说:“这样的孩子,以后就别带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