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关学曾:北京琴书的创始人
后来关学曾通过努力 , 自成一家 , 人们管他称为北京琴书的创始人 , 那什么是北京琴书呢?
北京琴书是曲艺的一种 , 过去最早叫“
梨铧调
” , 是在采育、安次那一带流行 。 为什么叫梨铧调呢 , 因为过去农民耕地的梨坏了 , 拿下来的那两小铁片敲着 , 唱着小曲 , 就是民间小曲 。
这种从梨铧调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曲 , 在清朝中后期 , 被改称为“
五音大鼓
” , 因为除了演员的说唱以外 , 还有扬琴、三弦、四胡、鼓板作为伴奏 , 共有五种声音 , 故而得名 。
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 五音大鼓被带到了北京天桥一带表演 , 北京通县乐亭大鼓艺人翟青山在广播电台演唱时 , 改用一张扬琴伴奏演唱 , 故而改名为“
单琴大鼓
” 。 等发展到关学曾演唱的时候 , 他对唱腔进行了简化改革 , 同时加重了北京语言的地方特色 , 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曲种 。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 关学曾才把这个曲种定名为“北京琴书” 。
说起“北京琴书”这个名字的由来 , 这其中颇有缘由 。
1951年 , 朝鲜战争爆发 , 为了慰问在朝鲜前线英勇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 鼓舞士气 , 国家将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组织慰问演出团 , 奔赴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 。 当时 , 关学曾带着他的琴书 , 也来到了朝鲜战场 。
据关学曾的儿子关少曾说:我父亲去了两次朝鲜 , 演出时一报他这节目 , 说下一个节目 , 由关学曾演唱的“琴书” , 我父亲那时候还没什么想法 。 后来第二次赴朝的时候 , 还是这样报幕称琴书 , 当时就有“徐州琴书”、“山东琴书” , 反正挺多 , 都有地域特色 , 等回到北京来以后 , 我父亲就琢磨 , 他觉得我自己又是北京人 , 我又代表北京演出 , 干脆我把琴书前边加两字 , 北京 , 所以这不是就叫“北京琴书”了 。
文章图片
关少曾说:过去我父亲说大书 , 人家讲话 , 有时候都“净街” , 就听到收音机放北京琴书 , 北京过去登三轮的就全站那儿听了 , 十二点就准时听 。 过去都这样 , 因为他没有别的娱乐活动 , 他只能是听这个广播 。
曾经能够“净街”的北京琴书 ,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 和娱乐形式的极大丰富 , 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 甚至 , 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面对这样的状况 , 关学曾非常着急 , 为了怎么才能把观众重新吸引到书场里来 , 特别是如何让年轻人来欣赏北京琴书 , 关学曾可没少费心思 。
关少曾说:他说现在曲艺演员 , 你跟这唱很长时间 , 唱25分钟 , 这年轻人就坐不住了 , 他说也要面对年轻人 , 也要让年轻人了解这东西 , 所以他就老写小笑话 , 所以他就满世界买笑话书 , 从其中提炼创作 , 所以他写的《长寿村》、《生男生女都不一样》、《礼尚往来》 , 他写了好多 , 后来还自己个儿的作品命名一个名字 , 五分钟艺术 。 我的五分钟艺术 , 我保证你在五分钟之内 , 我唱出这个段子以后 , 我要给您逗乐了 。 在乐的当中 , 您能体会到 , 我这个段子是什么意思 。
正当关学曾潜心研究“五分钟艺术” , 为北京琴书的推广 , 煞费苦心的时候 , 张艺谋导演的邀请不期而至 , 这个宣传北京琴书的机会 , 让关老很是振奋 。
- 佳作|被打出了8.1分的电影佳作,可惜日票房占比却跌到了1%
- 那一段|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刘浩存光顾着看颜了,演技还有待进步
- 电影|电影《奇迹笨小孩》,易烊千玺,对待演戏很真诚是个难得的好演员
- 档期|易烊千玺从影三年五部作品票房超百亿,合适的角色和实力让他在电影圈一飞冲天
- 电影|小八卦,程潇,金晨,王俊凯,朱一龙
- 新作|黑社会大佬转行卖墓地,票房曾力压战狼的导演,联手马丽新作曝光
- 电影|院线口碑第一,评分高于影史97%的爱情片,从开头就赢麻了
- 国产|票房再破百亿,2月中国电影市场103.57亿元收官
- 电影|春节档魏翔成最大赢家,新电影下月上映,片名却再次引发观众争议
- 彩乃|日本电影《最差劲》:从事这一个职业的人,不一定都是被骗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