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正午阳光为何走“偏”了?( 二 )


文章图片

合理性的缺失 , 使得剧中每一个女性身上都有许多扭曲和矛盾之处 , 以至于她们的行为没有逻辑 , 加之“渣男集合”的男性群像 , 《相逢时节》成了“全员疯批”的“相逢” , 没有合理性的剧情也随之成为一盘散沙 。
偏向流量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说 , 在人设、情节、价值观多方面出现问题的前提下 , 一些人简单地将《相逢时节》的口碑失利归结于剧中启用流量艺人 , 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 但从正午阳光整体的发展上来说 , 在聚集品质与市场话题度之间的犹疑 , 一直是困扰着正午阳光的内容创作 , 而今出现这样的滑落 , 似乎是其在两者间的探索中 , 倒向了后者 。
正午阳光的创作班底脱胎于早前的山影 , 相较于创作出《闯关东》《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等诸多高品质内容的影视公司 , 独立发展的正午阳光在内容创作上更鲜明的特点是年轻化 。 从内容IP的受众群、剧集题材到演员阵容 , 都在尝试向更年轻的群体靠拢 , 这也是《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剧共同呈现出的特点 , 也确实帮助正午阳光在年轻群体中打响了知名度 。
然而 , 在这一方向上 , 像后来的《琅琊榜2》《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剧 , 虽然豆瓣评分都在8.5分以上 , 但这些内容的讨论度其实远不及公司其他的现象级作品 。 而口碑相对不及上述作品的《欢乐颂》系列、《都挺好》《我是余欢水》《乔家的儿女》《知否》等 , 则因剧中争议性的人物、紧贴社会热点的话题而迅速点燃社会舆论 , 成为“正午剧”的流量密码 。
时节|正午阳光为何走“偏”了?
文章图片

但在这个过程中 , 有些剧中的人物实际上已经引发了比较大的负面争议 , 比如《我是余欢水》曾因女权问题被打低分 , 《都挺好》中的“渣爹”以及一家人对苏明玉的压榨等 , 乔四美对待感情的态度等……这些细节性的问题虽然没有引发过度的口碑反噬 , 但能够反映出这一方向的尝试不仅需要剧本结构有基础的合理性 , 还特别需要主创有对“度”的把控能力 。
【时节|正午阳光为何走“偏”了?】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 , 《相逢时节》试图用同样的“流量密码”去解题 , 但忽略了剧集合理性和“度”的问题 。
举一个直白的例子 , 原著《落花时节》中 , 简宏成与姐姐简敏敏之间的对立虽然是由于股权问题 , 但简宏成并不知道简敏敏曾被迫牺牲了婚姻 。 而在剧中并没有这一隐瞒 , 使得两人矛盾更倾向于重男轻女的性别对立 。 同时 , 简敏敏也被塑造成“泼妇”一般的存在 , 成为两家矛盾被放大的导火索 。
和“性别对立”同样容易触发大面积讨论的还有“令人厌恶的小三” , 像《我的前半生》中的凌玲、《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等 , 都在剧集播出后成为爆点 。 《相逢时节》也设置了这样的女性形象 , 即宁宥丈夫的出轨对象顾维维 。
时节|正午阳光为何走“偏”了?
文章图片

剧中 , 顾维维除了“知三当三”、“绿茶”这些基本操作 , 甚至恬不知耻地要求宁宥为出轨、贪污的丈夫做无罪辩护 , 还与宁宥以“姐妹”、“自己人”相称 。 但由于缺少前情铺垫 , 这些震碎三观的言论显得刻意、魔幻 , 似乎只是为了制造话题而存在 , 显然已经“失度” 。 而从当前的市场反馈来说 , 观众也并没有为这样堆叠的“噱头”买单 。
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对于剧集创作来说 , 向更易于引发社会讨论的方向倾斜 , 本身并不难理解 。 但在这背后 , 正午阳光为何会持续向这一方向倾斜 , 甚至在创作中逐渐“失度”似乎更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