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惠州文脉·风物】碑坏诗无敌 千古鹤峰尊( 四 )


左边的院落高低不平 , 在山间之上建有思无邪斋 , 此乃东坡故居的书斋 , 书架上放着一些道具式的线装书 。 正前方的书桌后有两尊蜡像 , 东坡在那里写字 , 苏过在旁边陪侍 , 手里还拿着一幅画 。 思无邪斋的另一侧有一块向下的台地 , 此处建起了一座二层亭阁 , 上悬匾额“娱江亭” 。 放眼望去 , 是宽阔的东江 , 惠州景致尽收眼底 。 夕阳西照时 , 山水生辉 , 更显风光旖旎 , “鹤峰返照”是惠州八景之一 。
据悉 , 2013年 , 惠州决定重修惠州苏东坡祠 ,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 , 苏东坡祠主要建筑包括前庑、庭院及东坡井、思无邪斋、德有邻堂、三贤祠、东坡居室、正室等 。 及相关建筑、东坡馆、东坡亭粮仓等 。 其中苏东坡祠以“隐于鹤峰 , 显之故祠”为设计理念 , 以考古勘察和历史文献为依据 , 通过岭南园林、岭南建筑予以展示 , 再现东坡祠的历史原貌 。
苏轼|【惠州文脉·风物】碑坏诗无敌 千古鹤峰尊
本文图片

清代光绪年间绘制的“鹤峰纪胜图”(翻拍)
【文脉论坛】
惠人何时建祠纪念苏东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李海婵
宋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 , 苏轼遇赦北归至广州 , 苏迈携眷弃屋从之而去 。 据明杨载鸣《东坡祠记》记载:“惠人以先生之眷眷此邦 , 即其居建祠祀焉 。 ”因此 , 不少专家认为 , 从那时开始 , 惠州人为了纪念苏东坡 , 便将东坡新居变成了东坡祠 。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大师刘汉新却有不同看法 。 他解释说 , 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1102年-1110年) , 苏东坡等309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 , 立于端礼门 , 史称元祐党人碑 。 凡是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 , 书画作品全都被禁 。 官府又以严刑禁止民间收藏 。 当时苏东坡的文章、字画、诗文、题记也被大量销毁 , 他的著作也禁止刊印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惠州人恐难“建祠祀焉” , “至少是宋孝宗追谥‘文忠’后 , 也就是乾道六年(1170年) , 惠州人才在东坡故居旁边新建苏文忠公祠” 。
刘汉新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 , 祖居位于归善县衙照壁处(即白鹤峰下) , 从小喜欢到白鹤峰玩耍 , 一直关注研究苏东坡 。 他认为 , 当时惠州人应该是在东坡的故居旁建立苏文忠公祠 , 而并非是在其故居之上 , “苏东坡并未卖掉房子 , 按照常理而言 , 纪念他人不会在居住地上建公祠” 。 因此 , 刘汉新认为 , 如今的东坡祠应由两部分组成 , 即东坡故居与苏文忠公祠 。
【文脉链接】
一批东坡祠的诗碑石刻至今留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李海婵
近日 , 采访人员在东坡纪念馆看到 , 一批东坡祠的诗碑石刻留存至今 , 如德有邻堂、思无邪斋等 。 这都离不开伊秉绶等人的摹刻 , 才让世人得以一窥东坡原书法的大概风采 , 领略其人文内涵 。
苏轼|【惠州文脉·风物】碑坏诗无敌 千古鹤峰尊
本文图片

志愿者为游客讲解东坡寓惠故事 陈向东 摄
在纪念馆负一楼展示区 , 可见“德有邻堂”四字分刻在四块石头上 , 字迹清晰 , 保存完好 。 据说“德有邻堂”的牌匾原为木制 , 清嘉庆六年(1801年) , 惠州知府、书法家伊秉绶将其摹刻上石 。 伊在跋中说:“苏文忠公以宋绍圣三年营新居于白鹤峰 , 书此额流传至今 , 虑其朽也 , 摹勒上石 。 ”到嘉庆年间 , 东坡所书之匾仍在 , 而今却不知去向 。 伊秉绶摹刻后 , 将其嵌在白鹤峰东坡祠的墙壁上 , 后张友仁将其收藏在中山公园内的丰湖图书馆 , 现陈列于东坡纪念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