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诗|盲童奏响赞美诗( 二 )


只是这个“鸟巢”太空旷了 。 他们第一次在这里联排的时候 , 并没有平时那么成功 。 他们听不到自己和同伴们吹出去的声音 。 这对他们非常重要 , 失去了平日音乐厅里的混响 , 他们的音乐“拉不回来了” , 他们只能不断发大自己的音量 。
不止是演奏 , 离开了老师 , 出发到升旗台将近40米的距离 , 都是他们训练的重点 。
站在队伍左后方的吴浩屿是管乐团里最小的成员 , 只有10岁 , 他在这次表演中负责大鼓 , 原本学习打击乐中吊镲的他 , 因为打鼓的孩子生病 , 被临时换上 。 老师们发现他在弹奏钢琴时有很好的节奏感 , 让他从零开始学习大鼓 。 而只要他出现失误 , 整个乐团都会被他带偏 。
3月4日晚 , 他们终于在没有指挥和管乐团里每个老师们陪伴下 , 用彼此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分秒不差地 , 和升会旗同步 , 用1分58秒完成了这场演奏 。
李龙梅校长最初成立这个乐团 , 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团队和合作的意识 。 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到 , 往常学校里都是以单独表演的形式居多 , 那时学校里的孩子喜欢音乐 , 也可以吹笛子、葫芦丝 , 或者唱歌 , 但很少和别人合作 。 许多孩子刚到学校的时候 , 都是不自信 , 很自卑、胆小 。 在委内瑞拉 ,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 , 就有基金会和音乐家资助当地贫民阶层的青少年 , 组成250多个管弦乐团 , 其中不乏有孩子成为青年演奏家 。
站在舞台上的扬帆管乐团首席小号手王太樊也是这样 ,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小号演奏到极致 , 和世界级的音乐家们同台演出 。
乐队里有一个孩子今年参加高考 , 他已下定决心要考音乐专业 。 慎重考虑之后 , 他坚持来到北京参加这次演出 。 为了配合他 , 远在重庆的老师承诺 , 只要他有空 , 24小时都可以给他补习 。 于是 , 这位低视力的孩子 , 一边排练 , 一边在手机上做着老师们在重庆给他整理的复习内容 。
孩子们大年初五就被一个个从家里接回学校集训 , 这些天只能通过手机和家里人联系 。 手机另一端的父母 , 有些甚至没有出过大山 , 他们一直和父母强调的是 , “一定要记得看我们哦” 。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龚阿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