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朵|终评|《光阴里的故事》:用筒子楼书写大时代( 二 )


在物质较匮乏的年代 , 自行车承载了许多家庭的梦想;而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 , 老式自行车又需要升级换代 。 该剧采用了“大”立意与“小”切入的方式 , 用自行车厂的兴衰 , 折射时代巨变 , 也为观众搭建了一个进入旧年代的空间 。
而毕来福等人成功救厂的事迹 , 则证明了普通人能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 奋进和进取的人生是值得推崇和鼓励的 。 这种思想境界的升华 , 在过往很多现实题材作品中 , 并不多见 。
一个容纳四方天地的筒子楼
从宏观来看 , 《光阴里的故事》中主角们守护“飞翔”自行车厂 , 就是守护了自己的事业梦想;从微观来看 , 毕来福和陈一朵等人也是在守护成长的记忆 。 而能让这群小伙伴放手一搏的坚实后盾 , 则来自他们身后这座充满温情的筒子楼 。
陈一朵|终评|《光阴里的故事》:用筒子楼书写大时代
文章图片

陈大冬(李洪涛 饰)即使晚上出门做苦力挣钱也想供毕来福这个“半路儿子”上大学 , 本来学习成绩拔尖的毕来福在看到陈家的困难后 , 果断放弃高考进厂工作 。
陈一朵|终评|《光阴里的故事》:用筒子楼书写大时代
文章图片

刘力扬(刘瑜峰 饰)新买的自行车被街边的混混看中 , 毕来福等人冒着挨打的危险 , 也要帮他解围 。
罗金虎(葛铮 饰)父亲意外离世那一年 , 正因为有筒子楼邻里间的惦念 , 才让罗家的这个新年过得没那么寒冷 。
徐叔(鲍大志 饰)觉得来福是颗做工的好苗子 , 在技术岗位上倾囊相授 , 也多次救来福于危难之中……
这些邻里间的日常相处 , 既掺杂了家人间的美好亲情、少年的真挚友情 , 也包含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感情 , 真实又细腻 。 对观众而言 , 那些触动人心的喜怒哀愁 , 皆来自于筒子楼里的点点滴滴 。 透过剧中人的生活日常 , 看到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质朴的情感诉求 。
每当镜头切入筒子楼内 , 呈现的画面便是暖黄的灯光 , 冒着热气的饭菜 , 斟满的美酒 , 街坊邻居们忙碌的身影……氤氲着家的气息的筒子楼 , 就是这部剧的烟火气与接地气所在 。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 , 筒子楼里的四方天地就像一个浓缩的小型社会 , 承载着筒子楼内的住客 , 也吸引着筒子楼外的观众 。
陈一朵|终评|《光阴里的故事》:用筒子楼书写大时代
文章图片

这种意象的表达 , 不仅让主角和观众的情感寄托有了出处 , 也让现实题材的深入人心有了抓手 , 在同类型作品中颇具创新意味 。 这座在《光阴里的故事》温暖了观众的青岛筒子楼 , 势必也会成为继北京四合院、上海老弄堂之后 , 又一由影视作品催生的文化地标 。
筒子楼这一复古又怀旧、洗练不庸俗的情感价值属性 , 可以说是《光阴里的故事》独一无二的象征标签 。 尤其在当下紧张、浮躁、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 , 它持续引领着观众重温过往岁月的简单和纯粹 , 追回已经逐渐褪去的人文精神 。
一群见证时代变迁的人物
与当下许多热门年代剧不同 , 《光阴里的故事》的五个主角既不是光鲜亮丽的时代弄潮儿 , 也不是一掷千金的公子哥和富家千金 , 而是一群草根到极致的工厂子弟 。 他们无一例外皆出身平民筒子楼 , 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小人物 , 但凭着对学业和事业的不同追求 , 最终合力守护住了心中的那份情怀 。
毕来福为减轻家中负担 , 放弃高考去打工 , 在观众看来是有些遗憾的 。 但他个人并不后悔这一选择 , 反而在自己的岗位干得出彩 , 后期更是成为拯救自行车厂的核心带头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