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织绣文物的专用针 。
在工作室内有一张传统的木制织机 , 用于制作文物的补配材料 。 研究馆员陈杨是修复组第一批“绣娘” , 她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故宫开始织绣文物的修复工作 , 并专门去南京学习织机使用方法 , “目前只能做一些小的 , 要是太大了 , 我们几年都不用干别的了 。 ”她笑着介绍 。
本文图片
陈杨在传统的木制织机上制作一块补配用的织物 。
90后修复师李鹿、崔筝分别于2013年、2014年入职 , 她们也都是有8年经验的“绣娘”了 。
因为修复工作要求 , “绣娘”们平时工作都戴口罩 。 离开前为她们拍合影 , 当口罩从脸上取下的一刻 , 清澈、温柔而内敛的笑容 , 瞬间照亮整个房间 , 也许 , 只有这样的女生们才能耐得住寂寞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护这些织绣文物 。
新京报采访人员浦峰摄影报道
编辑张英校对贾宁
- |“蝴蝶”已经扇动翅膀……
- 婚闹|起底租来的“职业伴娘”:能喝酒会来事,不收红包,要比新娘丑
- 卢芹斋|文物巨盗卢芹斋的一生
- 文物修复|孛罗古城文物修复 让记忆历久弥新
- 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虽然她能够给予生命,但却被认为“不知如何处置生命” |一周新书推荐
- 油画展|“抱朴初心——方声涛油画展”在广州开幕
- 姜子炜|最是一年春好处丨全民拍发布“最美春天”征集令
- 温闻笛|音乐纽带孕育“青春创想”,13岁上海小作曲家在国际乐坛绽放光芒
- 袭人|“好歹留着麝月”,这句话里藏着袭人的无奈,也藏着宝钗的无奈
- 警察学院|平安“画师”描出最美“警色”(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