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的作品中 , 很少见上款 , 应也是怕遗人口实 , 而卷入是非之中 , 可猜测当系其刻意为之 。 款识中“东湖”应即“东湖草堂” , 设于“拙巢湖”南畔 , 与“审易轩”同为张瑞图故居的“斋室” , 常见于其六十岁以前诗文中 。 其晚年筑室白毫庵 , 又自称白毫庵道者或白毫庵主 。 天启三、四年间 , “阉党”与“东林党”争斗日益激烈 , 为免陷入“党争”旋涡 , 张瑞图告假回乡 , 悠游湖山 , 而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迭遭黜逐 。
本文图片
天启五年十一月 , 朝廷拟擢升张瑞图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 由于此前这一“党争白热化”时期 , 其既避开了迫害东林党人的嫌疑 , 又不得罪“阉党” , 故次年即应命北上 , 再次赴京任职 。 考其在天启丙寅夏日抵京 , 故此册页 , 虽未记月日 , 而从“书于东湖审易轩中” , 则可知仍为张瑞图书于其家乡福建晋江 , 正是行将北上之际 。
这件册页 , 张瑞图书旧作诗四篇 , 分别为《瀛海公署观画角鹰屏风图歌》《辛酉北上至河间公署逢除夕作 , 用杜工部起语韵》《为郑大白庶常题小影》《送吴仲声年兄会试作》诗文皆著录于张瑞图《白毫庵集》 , 商务印书馆出版 , 诗词标题略有不同 。 整册书法 , 行笔高低歆侧 , 不求匀称 , 可谓率性超然 , 圆处多作方势 , 有折无转 , 而似乎有意的横撑 , 提按节奏明显 , 结字也是“上大下小” , 左高右低 。 因闽南之地 , 佛教信仰隆盛 , 张瑞图也虔诚礼佛 , 曾言“晶莹烁迦罗 , 万象无循态” 。 《桐阴论画》附注又云:“张公画罕见 , 书幅甚多 , 相传张系水星 , 悬其书室中可避火厄 , 亦好奇者为之 。 ”或可知张瑞图肆意的笔势似有“符录”的意境 。
本文图片
仕途上的“如履薄冰”与“狂狷不羁”的书风 , 形成了张瑞图“性情”与“书法”的鲜明对比 , 看似矛盾 , 却是情理之中 。 晚明本就涌动着“个性解放”的思潮 , 张瑞图也不可避免受到公安派“独抒性灵”与李贽“童心说”的影响 , 而这一点在其书法上 , 尤为明显 。
沿着张瑞图的书法脉络 , 其最初从“钟王”帖学入手 , 临池不辍 , 熟能生巧 , 对于章法、字形的把握 , 当几无偏颇 。 又受陈道复、祝允明倡导的“书法革新”影响 , 转而只是意临而不再拘于形相 。
而后 , 在先贤取势狂放 , 线条典雅的书风中 , 张瑞图以”狂草”的放逸和讲求厚重力度的”苏体”笔法 , 发起挑战 , 下笔直入平出 , 起止转折处不作任何回锋顿挫的装饰 , 打破书法上“藏锋”的讲究 , 如同横截翻折 , 锋芒毕露 , 独有“生拙”之意 。 同时 , 其书法作品 , 笔划第一笔多是“尖锋”入笔 。 此外 , 其与王铎、黄道周等满纸风云 , 一味求奇绝险峻 , 亦不相同 , 其书法中 , 追求气势纵横凌厉之余 , 仍有端严方正之趣 。 ?
本文图片
在《果亭翰墨》卷一中 , 张瑞图更曾言“晋人楷法平淡玄远 , 妙处却不在书 , 非学所可至也……坡公(苏东坡)有言:‘吾虽不善书 , 晓书莫如我 。 苟能通其意 , 常谓不学可 。 ’假我数年 , 撇弃旧学 , 从不学处求之 , 或少有近焉耳 。 ”则可见其“绝尘而奔”的自信与“书法野心” 。
纵观这件张瑞图“行书旧作诗四篇”册页 , 行气连贯 , 笔力劲健 , 通过“疏密”、“粗细”的布局 , 如字与字之间 , 错落有致、密而不窒 , 行与行之间则疏可走马 , 寓之动态之势、放逸之趣 , 字形略呈长方形结构 , 部分尖利横撑 , 点画中又以“上大下小”时出奇险之态 , 可谓风清骨峻 , 节奏爽朗 , 有其典型面貌 。 此对于其书法风格变化的研究 , 也有重要意义 。
- 陈映芳|今天我们仍需要思考“什么是文化”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 上弦月|我奏的上弦月,残缺过后亦是残缺
- 周庆荣|周庆荣:执灯而立|诗集选读
- 和田玉籽料|汉 和田玉籽料 白玉 龟钮 印章
- 00后|职场简历:00后简历真敢写!80,90后哭笑不得
- |张大千和梅兰芳,数十位名家的作品:张叔良42岁祝寿图
- |三月送暖,春意安闲
- 艺术家|艺术家笔下的“她们”!
- |特别有钱的人,为什么还在工作?
- 童中焘|活动回顾|童中焘《映道——中国画笔墨的实践与思考》新书首发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