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岐山举行青海《金银滩文学》诗歌专号朗诵会( 四 )


让深沉的思绪伸长和昂首
也有呻吟 , 那是爱情与小诗在分娩
9、马鞍的赞词:等待
作者:吉狄马加(彝族 , 四川大凉山人 , 现居北京 。 曾任青海省副省长 ,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 退休前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
朗诵者:曾重阳(岐山联合学校主校区九年级 182班)
回忆昔日的黄金 ,
唯独只有骑手醒来 。
风吹过眼球 ,
吹过头颅黑色的目光 。
鼓动的披风 , 自由的
手势 , 与空气消融 。
鹰隼的儿子 ,
另一半隐形的翅膀 ,
呈现于光的物体 。
飞翔于内在的
悬疑 , 原始的秘密 ,
熄灭在鸟翅之上 。
至尊的荣誉 ,
在生命之上 , 死亡的光环
涌动在群山的怀抱 。
骑手 , 还在颂词中睡眠 ,
但黎明的吹奏
却已经在火焰的掩护下
开始了行进 。
10、柴达木
作者:曾瀑(云南镇雄人 , 现居北京 。 曾在铁道兵十师参加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现供职于中国铁路文联)
朗诵者:曾若雪(岐山联合学校主校区实习教师)
那个年代 , 祖国还在乡下
满头霜雪 , 佝偻着腰 , 将柴达木端在胸前
望着这一盆千古苍凉 , 两眼欲哭无泪
我们穿上宽大的军装 , 此起彼伏
一遍遍唱着雄壮的歌 , 为自己的海拔而陶醉
双手接过八百里瀚海 , 誓言要还她一个锦绣江南
游猎的风冷笑着 , 将我们的帐篷和梦幻一次次捏碎
自打在草原边一脚踩空 , 我们就在沙漠中不停地辗转、迁徙
男人 , 是遥远的荒原上唯一活着的生物
对异性高度敏感 , 连石头都能看出公母
偶尔瞅见女人的照片 , 便会一齐发出歇斯底里地怪叫
找不到地址的牛皮纸信封 , 揣着绝望的爱情在天空乱飞
新修的简易公路 , 被风沙一条条吞噬
只有将它撑个半死 , 慢慢反刍的时候 , 钢轨才能趁机长出来
我们风餐露宿 , 将那些流浪的湖泊 , 大风吹跑的绿洲
黄沙活埋的矿山 , 逃离蓝图的集镇 , 一个个寻找回来
好言相抚 , 难民一样安置在铁路两旁
复员的时候 , 我们全都掉光了叶子
浑身上下 , 里里外外 , 找不到一丝儿绿色
一道出来的弟兄 , 有些人再也回不到故乡了
临死的时候 , 要我们将他们像土豆一样种在荒野
最大的愿望 , 就是祖国将来有个好收成
11、湟水河记
作者:甘建华(这是甘建华先生回忆1983年春天创建青藏高原第一个大学生文学社团湟水河并主编同名诗刊之作 , 入选《2018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朗诵者:陈翠玲(岐山联合学校鸡笼校区小学语文教师)
那么好吧 , 咱们的诗社就叫湟水河 , 诗刊也叫湟水河
它发源于祁连山南坡包呼图山 , 流经低海拔的青海东部
一条长龙盘旋374公里 , 在青甘两省交界处汇入黄河
范长江称之西宁河——养育我们的母亲河
《水经注》误注过它 , 《汉书·地理志》则确有其名
西汉赵充国湟水流域设县屯田 , 兵不血刃 , 功标麒麟阁
唐朝文成公主经此西行 , 和亲松赞干布 , 开启藏汉交往史
张承志小说中写过它:在湟水流域 , 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
昌耀诗中意象宏阔:白雪铺展在冻结的河湾 , 有春水之流状
朱乃正油画以之为题:湟水小渡 。 此景亦平常 , 随处可拾得
而我作为一个地理系学生 , 却不能忘记 , 狭长的河湟谷地
集中了青海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