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二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今天的中和窑为什么在荒山默默无闻地沉睡了数百年之久?它兴于何时?又衰于何年?数十年来 , 人们一直试图破解中和窑的不解之谜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考古研究室主任何安益教授认为 , 从中和窑装饰印花来看 , 应该不会早于北宋中期 。
北宋经济发达 , 社会商品交易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 这同时也是制瓷业极为繁荣的黄金时代 。 在钧、哥、官、汝、定并称“五大名窑”之外 , 江西景德镇窑生产出如冰如玉般美丽的青白瓷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青白瓷一出现便大受欢迎 , 市场上供不应求 。 此时 , 设立有市舶司的广州港是北宋的第一大港口 , 前所未有的订单使大量中国陶瓷通过广州港远销海外 。 而陶瓷是易碎品 , 不利于长途运输 , 能就近生产再好不过 。 也许是精明的商人很快意识到其中商机 , 他们沿着珠江、西江 , 溯江而上 , 发现了藤县中和村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除了高品质的瓷土原料 , 中和村附近丘陵低矮却林木茂盛 , 大片松树林和灌木正好为烧窑提供了必需的燃料 。 再加上藤县地处西江和北流河的交汇之处 , 顺流而下可达梧州、广州 , 逆河而上则可通过南流江到达钦州港、合浦港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原料、燃料、交通便利一应俱全 , 小小的中和村 , 分明是一处陶瓷生产的天选之地 。 很快 , 商人工匠云集而来 , 龙窑建起 , 窑火点燃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中和窑早期生产的青白瓷非常精细 , 虽然很多模仿了景德镇瓷器 , 但其中一些已有明显的创新变化 , 形成独特的风格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迄今 , 当地仍流传有一些关于中和窑的民间传说 。 据说有一次烧窑的时候老板不在 , 窑工四处寻找木柴 , 迫不得已拿上一年洪水期冲下的朽木劈来烧 。 据说 , 这一窑烧得芬芳扑鼻 , 烧出的陶瓷异常漂亮 。 只是老板回来后 , 才发现窑工烧的朽木其实是沉香 , 不免痛心疾首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是否真烧过沉香不得而知 , 但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 , 不管是从远超当地需要的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 , 那些轻薄色润 , 精致秀美的中和窑陶瓷 , 很有可能是作为外销品流向了外省以及海外 , 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一部分 。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史书中查无此处?
本文图片

人们在中和窑考古中发现 , 具有南宋特征的二号窑出土器物比较粗糙 , 远不如北宋一号窑的器物 , 烧造方式也从早期的一匣一器 , 变成了后期更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叠烧 。 这种后期不如早期的反常现象引起诸多猜测 , 有人说当地资源开采枯竭 , 有人说是因为青白瓷的市场逐渐被后来青花瓷取代 , 也有人说是因为南宋后期泉州港崛起超过了广州港的地位 , 波及到中和窑的产品销路 。 还有人说是因为南宋和元的频繁战争导致窑场被摧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