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为根 动态的文化传承
“墨墨出艺 , 刀刀精细” , 这是当年刘玉平的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意思是说制作琵琶每弹一条墨线都要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 , 每下一刀都要做到精准细致 。 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琵琶、对待琵琶手艺 , 才能制作出自己满意的琵琶 。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 , 聪明伶俐的刘玉平很早就学会了琵琶制作 , 然而年轻的他更希望出去闯一番自己的天地 。 因为在他的印象当中 , 琵琶制作出来只能换点粮食 , 而不能变成现钱补贴家用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可惜外面的世界也有太多想不到的无奈 ,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刘玉平所有的梦想变成了空谈 。 车祸留下的伤痛让他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 要想改变生活的冏况 , 只能靠自己 。 但要走一条怎样的路才能让一家人有一个安定稳妥的生活 , 他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
都说天生一人必有一路 , 这话一点也不假 。 九寨沟人喜欢南坪弹唱 , 婚丧嫁娶要弹要唱 , 修房造屋要唱要弹 , 总之 , 一有机会聚在一起 , 总要弹唱一番 。 闲居在家 , 且能弹会唱的刘玉平时常会被朋友请去弹唱闲玩 , 遇到这样的机会 , 刘玉平也是乐于前往 , 可惜的是 , 每次出去他都只能借用别人的琵琶 。 虽说自己家就是制作南坪琵琶的专业人家 , 但父亲当年做好的琵琶早就换成了粮食 , 填进了一家人的肚子 。 墙上挂着的唯一一把琵琶还缺三根簪子 , 根本不能算是成品 。 他想过自己加工完成这把老琵琶 , 但一想到自己多年都没摸过那些工具 , 他马上又打了退堂鼓 。 于是他想到请其他琵琶制作师父帮他完成制作 , 可惜别人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 , 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完成那把老旧的琵琶 。
一气之下 , 刘玉平拿起了父亲制作琵琶的工具 , 用麻柳木做了一把崭新的琵琶 。 当他带着这把琵琶出去弹唱的时候 , 一起弹唱的朋友都惊呆了 , 他们一致认为这把琵琶不论外形跟音色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过了一段时间 , 有朋友带着一个人来到他的家中 , 开口就是要买他的那把琵琶 。 想到自己反正会做 , 家里也正缺钱用 , 就痛快地卖掉了 。 紧接着他又做出了第二把 , 第三把……这些新做成的琵琶最后的命运也跟第一把一样——被别人看中而买走 。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制作琵琶也是可以养家糊口的 。
南坪弹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 , 给刘玉平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 他说:“个人能力再大也要依靠好的政策 , 没有好政策作为平台 , 南坪琵琶还是平常人家消遣的闲物 。 ”据他介绍 , 好几个大专院校都在他那里定制了数量不等的南坪琵琶 , 有的是为了演出 , 有的是为了展览 , 还有的是为了研究 。 更有甚者 , 针对南坪琵琶的历史与制作 , 还有学校专门邀请他去讲课 。
从30年前第一把琵琶卖出到现在 , 刘玉平已经制作了两千余把南坪琵琶 , 这些琵琶不只走进了九寨沟当地人家 , 还走向了全国各地 , 而“刘玉平”这个名字也成了南坪琵琶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 思想开明的他 , 不单将南坪琵琶这门家传绝技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 还传给了前来学手艺的其他年轻人 , 他说:“再好的手艺也要有人来做才叫手艺 , 不管是张三 , 还是李四 , 只要他肯学 , 我就愿意教 。 我做的是家传艺 , 但我更希望南坪琵琶制作最好成为四川艺、中国艺 , 如果可以 , 能够成为世界艺那就更好 。 ”
来源:阿坝日报
校对| 张晨 校审| 陈亚莉 责编| 李瑶
主办| 九寨沟县融媒体中心
新浪微博:@微九寨
- |“百岁人生”会到来,你的职业和生活该怎样规划?
- 生活|交广夜听|自从开始断舍离,我的日子舒心多了
- 喝茶|让生活变美,关键在有心
- 历史|一周城市生活 | 宁波开春
- |李煜写的这首词,看似写渔夫,实则描绘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 赵浩丹|剪纸里的警营生活,你pick哪一张?
- 简·雅各布斯|每日一书|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
- 生活|九寨沟南坪镇: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 |那个和生活死磕的人,被我们误读太久了
- 苏轼|读一下苏轼的这篇游记,短短的84个字,道尽了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