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开端》式大团圆,《东宫》式美学:关于HE和BE的那些事儿( 三 )


而BE剧作为“少数派” , 每次出现几乎都能引发热议 , 还因此出现了“BE美学”的叫法 。
《东宫》的结局里女主小枫自刎而死;《周生如故》里 , 男主周生辰遭剔骨之刑惨死 , 女主时宜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台剧《一把青》更是贡献了一出绝美的爱情悲剧……在遍地HE的剧集市场 , “BE美学”也成为了几乎百试百灵的剧集营销点 。
结局|《开端》式大团圆,《东宫》式美学:关于HE和BE的那些事儿
文章图片

比较特殊的例子是2016年播出的《遇见王沥川》 , 在豆瓣和知乎都有众多网友就“王沥川最后到底死没死”的问题发起讨论 , 列出包括时间线、剧情bug等诸多证据来佐证 。
导演陈铭章发微博表示 , “台版结局是Happy Ending , 到签售会就结束了 , 应该看得会欣慰一点 , 但艺术性就差多了 。 ”证实《遇见王沥川》存在HE和BE两个版本的结局 , 其中HE是为了满足受众需求 , 而BE则是为了追求戏剧的艺术效果 。
从这个角度看 , 在剧集领域 , 创作BE显然比HE的难度更高 , 逻辑是第一位 , 虐恋可以 , 分手也没问题 , 但一定要合乎逻辑 , 稍不留神就会被冠上“为虐而虐”的罪名 。 此外 , 如何把握“虐”的度也很重要 , 少一分则不够劲儿 , 多一分又会消解情感的浓度 。 真正余韵悠长的BE结局 , 应当是“于毁灭中圆满 , 于消逝中永恒” 。
HE和BE真的能代表所有结局吗? 把一部剧的大结局简单地概括为HE和BE , 虽然有助于更快速地传达本意 , 但这种看似二元对立的标签 , 在大部分时候都不能百试百灵 。
网络用语本身的圈层化属性是第一重困境 , 在各个平台搜索相关内容 , 都会有网友无助发问:“HE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
结局|《开端》式大团圆,《东宫》式美学:关于HE和BE的那些事儿
文章图片

不过 , 更重要的还是统一的标签所造成的、对于复杂内涵的消解 。
毕竟 , 在知道世界上还有“BE美学”这种东西的时候 , 我们记忆里已经留存了不少经典的悲剧结局的影视剧作品了 。 《春光灿烂猪八戒》里 , 小龙女最后变成泉眼 , 猪八戒则孤独终老;《仙剑奇侠传1》赵灵儿死在李逍遥怀中 , 《仙剑奇侠传3》中轮回了三生三世的徐长卿和紫萱假饮忘情水 , 在思念和遗憾中度过余生 。
结局|《开端》式大团圆,《东宫》式美学:关于HE和BE的那些事儿
文章图片

金庸曾用“无人不冤 , 有情皆孽”八个字形容《天龙八部》的结局 , 在《金粉世家》最后一集 , 金燕西和冷清秋坐上两列相反的火车 , 原著作者张恨水用“不道水空消息断,只从鸦背看斜阳”为这对劳燕分飞的夫妻写下了注脚……如果只用“BE”的标签来给这些剧盖章和总结 , 未免显得不够分量 。
结局|《开端》式大团圆,《东宫》式美学:关于HE和BE的那些事儿
文章图片

另外 , 不同于以数值为基础的游戏结局 , 观众对于剧集的解读通常是较为主观的 , 每个人对于HE和BE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 。 比如在影视作品里较为常见的“殉情”桥段 , 就有很多人讨论其究竟属于HE还是BE , 有些网友将这类结局称为“客观BE , 主观HE”——比起独留一人来说 , 同生共死都属于HE 。
谍战剧《红色》的结局同样是“客观HE” , 徐天和田丹共赴延安 , 但仍然有人持反对意见 。 在《红色》的豆瓣页面 , 就有网友发帖称 , “据说结局是HE , 天灾人祸一齐爆发 , 哪里谈得上是什么HE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