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充满波西米亚气息的外婆家相比 , 谢泼德祖父家的氛围相对保守 , 但他父亲将水彩画当作终身爱好 , 休假时还会专程渡过英吉利海峡 , 去诺曼底速写采风 。 父亲会给谢泼德削铅笔、买颜料 , 还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安放了一尊“米罗的维纳斯”石膏像 , 供谢泼德画素描临摹 。 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朗读者 , 空闲时会给几个孩子读狄更斯和司各特的小说 , 伴他们入睡 。 谢泼德的父亲不善持家理财 , 妻子去世之后 , 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度不佳 , 不得不搬到偏远而房租更为廉价的地方居住 , 也难以支持孩子们上收费昂贵的公学 。 所幸谢泼德有位伯父威利是圣保罗公学的校长 , 在他的关照下 , 谢泼德兄弟都进入了著名的圣保罗公学 。 在那里 , 他起初只是每星期有两个早上画画 , 但他想未来以绘画为业 , 努力练习 , 进步得很快 , 最后一年获得校长特批的奖学金 , 进入“特殊绘画班” 。 这种班类似于现在的艺术特长班 , 他每周只需要上两次法语和数学课 , 其他时间可以都投入绘画 , 还能自由选择想画的雕塑 。 十六岁时 , 他进入希瑟利美术学院(Heatherley School of Fine Art)学画 。 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 , 顺利考取了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的初级学校 , 再过一年 , 又通过考试 , 升入高级学校 。 在初级学校 , 谢泼德主要研习素描和水彩画 , 进入高级学校则不再画素描 , 而总是学油画 , 授课的老师也都是皇家院士 。 他品行优良 , 学业优异 , 连续两年获得了四十英镑的奖学金 。 有趣的是 , 对专业画家来说 , 油画是最“高级”的作品 。 谢泼德毕业时 , 他的油画就有人收藏 , 卖出一百英镑的好价钱 , 但他后来并不以油画闻名 , 而是凭借线描画在艺术史上留下声名 。 在一次校内学生画展中 , 高年级的明星学生弗洛伦斯·查普林在谢泼德的画前站了一会儿 , 说:“你的线描比油画强很多 。 你还是害怕油画颜料 。 ” (317页)作为同行 , 弗洛伦斯很早就清楚谢泼德绘画的天赋所在 , 是真正了解谢泼德的人 , 她后来成了谢泼德的妻子 , 两人在1904年结婚 。
弗洛伦斯的外祖父埃比尼泽·兰德尔斯(Ebenezer Landells)是著名的画家和木板雕刻家 , 也是《笨拙》周刊的创办人之一 。 在这两部传记中 , 《笨拙》多次被提及 , 这本杂志在谢泼德的绘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笨拙》创刊于1941年 , 以刊登辛辣诙谐的讽刺文章为特色 , 其中的讽刺漫画尤其受到读者欢迎 ,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 《小熊维尼》的作者A. A. 米尔恩和谢泼德曾先后在《笨拙》周刊任职 。 担任编辑的米尔恩本来不大欣赏谢泼德的插画 , 后来他能为米尔恩的书画插图 , 也是经由另一位编辑卢卡斯(E. V. Lucas)热心牵线促成 。 当时作品能刊登在《笨拙》上 , 是对一位插画家极大的肯定 。 早在学生时代 , 谢泼德就曾给刊物投稿 , 但并没得到录用 。 后来他从顶尖的艺术学院毕业 , 娶了创始人之一的外孙女 , 还曾在画展上被介绍给《笨拙》的高级漫画家林利·桑伯恩 , 照理说完全可以跟编辑部攀上些关系 。 但这些似乎都并未给他提供任何捷径 , 惟有屡败屡战 , 反复投稿 , 直到1907年 , 他才在《笨拙》上首次发表画作 。 由此可见 , 编辑团队讲究的是作品的质量 , 而不十分看重人情 , 这也是杂志能维持水准、风行多年的原因吧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 谢泼德应征入伍 , 但并未“投笔从戎” , 而是在战地继续挥笔 , 一直给《笨拙》供稿 。 他的坚持不懈在战后得到了回报 。 1921年 , 他被聘为《笨拙》的专职画家 , 进入了编辑部的核心圈子 , 能够将名字镌刻在众多名人汇聚的“笨拙桌”(Punch Table)上 , 有幸继承前辈约翰·坦尼尔爵士的事业 , 实现了人生梦想 。
- |为什么闲下来就会抑郁?
- 故宫|读书|闲闲慢慢,把故宫走成家
- 理查德·谢泼德|对死者的照护,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周新书风向标
- 苏轼|在苏轼的心灵深处住着一位悲观主义者!
- 薪酬|非DOTA2职业选手出身的一线主播盘点,最后一位被戏称为yyf妹妹
- 故宫|你了解招聘的“歧视链”吗?这三类人直接被筛掉,学历是第一位
- 剪纸艺术|祥云:一位“90后”的剪纸传承人
- 疫情|妇女节快乐!松柏叔叔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你!
- |浙江第一位木雕女工艺美术大师:技艺不分男女只论高低
- |精选诗歌|?一位有信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