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轼被贬杭州,恩师欧阳修为何要让他寻访两位僧人?( 二 )


苏轼这次出游 , 是遵恩师欧阳修的嘱托去寻访惠勤、惠思二僧人 。
苏轼|苏轼被贬杭州,恩师欧阳修为何要让他寻访两位僧人?
本文图片

欧阳修、苏轼是宋代历史上前后相承的两位文坛宗师 , 他们还是一对著名的师生 。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 ,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那年 , 欧阳修是主考官 , 两人由此结缘 , 建立师生之谊 。 登第之后 , 苏轼恭恭敬敬地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 , 表达对老师知遇之恩的诚挚谢意 。 收到信后 , 欧阳修高兴地给自己的挚友梅尧臣写信 , 说他读苏轼的信真是“快哉!快哉!”还说“老夫当避此人 , 放出一头地也 。 可喜!可喜!”那种兴奋的神情真是溢于言表 , 跃然纸上 。 随着对苏轼了解更加深入 , 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对苏轼语重心长地说 , “我将老矣 , 付子斯文” 。 把殷切的期望托在苏轼身上 , 希望他能成为下一代文坛领袖 , 担起引导文化发展的重任 。
此时苏轼被贬出京 , 恩师欧阳修希望他能够在寻访惠勤、惠思二僧人的过程中 , 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 不沉沦 , 不沮丧 , 要在磨练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惠勤、惠思二僧人虽然生活环境艰苦 , 严寒中 , 乃身居“纸窗竹屋”“拥褐坐睡依团蒲”;宝云寺四周 , 山路盘纤 , 寺庙孤绝 , 冷落萧瑟 , 似无人气 。 但在结识了惠勤、惠思二僧人后 , 苏轼感受到了“道人有道山不孤” , 在天冻地寒的作雪天气中体验到宝云寺内有一团“深自暖”的春气在涌动 。 这在苏轼心里认为是一种超凡脱俗、清淡高逸的品格 。
苏轼|苏轼被贬杭州,恩师欧阳修为何要让他寻访两位僧人?
本文图片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长诗一问世 , 就引发“轰动效应” 。 次韵、和诗 , 纷至沓来 。 元佑五年(1090) , 苏轼再临杭州 , 任官太 , 不由得感叹“还来一醉西湖雨 , 不见跳珠十五年” , 可见其对杭州的牵挂 。 而此时欧阳修、惠勤、慧思等人俱已去世多年 。 苏轼作《六一泉铭并叙》 , 用饱蘸深情的语言 , 回顾了恩师欧阳修与两位弟子惠勤、东坡之间的友情 。 三人之间的关系彻底摆脱了金钱与权势的束缚 , 具有超尘出世、恬淡高逸的品格 。
此后 , 苏轼虽仕途不顺 , 但逐渐成长为昔日的欧阳修 , 成了文坛领袖 。 苏轼触景生情 , 感慨万千 , 时常向人缅怀起这位“一朝为知己”的老师 。 苏轼一生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厚望 , 为人做官 , 行之有道 , 从不见利忘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