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军说 , 很多人都会觉得古典语言佶屈聱牙 , 十分枯燥 , 往往对着书本看几行就瞌睡了 , 但他却每每被艰深难懂的语言所吸引 , “比如说最初接触希腊语的时候 , 看不懂就很想读懂 , 所以会不断地查阅资料 , 记录更多的东西 , 每读懂一个新的片段我都会特别兴奋 , 然后就促使我不断去学 。 ”和所有学习外语的人一样 , 他最先接触的是英语 , 大学的时候还学了一些日语 , 但是随着对西方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入 , 他对欧洲的语言更加感兴趣 。
“读书是我的爱好 , 我没有把它们当做一项工作或者为了学术研究 , 而是为了追寻自己感兴趣的世界 。 ”去年 , 顾晓军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 , 后来因为进入图书馆要查看健康码 , 他才换了智能机 , “用上智能机之后很多资料可以储存在手机里 , 随时随地能拿出来翻阅记忆 , 这一点我觉得很好 。 但是暂时我也还没安装微信之类的 , 手机主要用来阅读和打打电话 。 因为感觉聊天、发信息有一些影响长线思考 , 我觉得读书需要几个小时沉下心来 。 ”
本文图片
顾晓军给前来读书的人提供服务
顾晓军说 , 他平时的工作 , 是在图书馆里给前来读书的人提供服务 , 帮助大家找书、借书 , 一天大约要回答几十个读者的咨询 。 一般被询问的间隙 , 他就会拿一本书坐在工位上读 。 上下班的地铁上 , 他也会坚持读书 。
本文图片
顾晓军在地铁上读书
常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来看书
那种专注令人感动
做了12年的图书管理员 , 顾晓军见过形形色色来读书的人 , “有年轻人 , 过来读书为了准备考试或者考研 , 也有为了写论文查资料的 。 这些读者通常背着巨大的书包 , 里面是厚厚的复习资料 , 然后在笔记本上不断地写着 , 看到他们 , 会让我回想起在学校读书的日子 。 ”
本文图片
顾晓军说 , 平时会有很多人来国图读书
除了年轻人 , 让顾晓军印象最深刻的是来图书馆看书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 “有一位老奶奶 , 找《四库全书》 , 她说年轻的时候没机会读 , 年纪大了 , 就想看看《四库全书》的样子 。 我给她拿了其中的几本 , 每一本都非常厚 , 老奶奶看到之后特别惊喜 , 拍着手和我说:原来《四库全书》是这个样子 , 随后老奶奶就拿起放大镜仔细地阅读起来 。 ”
“还有一位来图书馆学俄语的老奶奶 , 我也记得很清楚 。 以前我们馆一层有个外文工具书的区域 , 书的内容不是像小说那种 , 可读性不强 。 一般来这一层的读者很少 , 但这位老奶奶就坐在这边 , 一本一本看俄文大百科 。 她还在纸上抄写俄语 , 有“核反应堆”之类的词条 。 我看了她手写的俄文 , 特别工整漂亮 。 老奶奶一看就是老一代知识分子 , 很有书卷气 。 她每次都能安静地抄上几个小时 , 抄厚厚的一摞纸 。 当时不忍心打扰她所以没有去和她聊天 , 但我想 , 她对语言的热爱和我应该是一样的 。 ”
顾晓军还回忆起一位老先生 , “我认识他是2010年前后 , 那时他刚退休 , 他来图书馆用莎士比亚的原版作品和中文译本对照着学英语 , 遇到不懂的还拿来问我 。 他来了好多次 , 后来身体不太好 , 行动不便 , 走楼梯很吃力 , 但他坚持过来 , 要上三楼的阅览区就搭乘外面的电梯 , 我们再把三楼的门给他打开 。 有一次他来国图 , 就是为了问我个英文句子 , 问完转身就走了 。 他走向门口的背影我一直记得 , 非常慢 , 一点点挪着 , 一直在入神地思考 。 ”
- 昆山花桥|【视频】昆山花桥:送你一朵小红花
- 事业单位|又一“事业单位”招聘正式工,有编制专科有岗,应往届生均可报考
- 素描|这样的素描肖像,忍不住想多看一遍
- 小仙儿|一段旅程主题征文:我的植物朋友——小仙儿
- 阿尔希普·库因芝|乌克兰一家美术馆在空袭中被毁
- |第二次襄阳保卫战,杨过立功最大,为何第三次他不来了,和一人有关
- 郑在欢|90后作家郑在欢:从不想去做一个满嘴理想抱负的文学青年
- 北京画院|一辆从延安到北京的专列:北京画院开启院史研究展
- 考试|一个公务员开始废掉的迹象,说不准还会丢掉官职,你有没有中招?
- 迪福|英超名将迪福宣布退役,22年职业生涯辉煌无数,一代传奇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