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一龙:从演员到榜样,他经历了什么?( 二 )


学会给表演做“减法”
一年前的朱一龙 , 恐怕不会想到 , 自己能在今年5月受邀登上戛纳的红毯 。 这一年的经历对他来说 , 是而立之年的一份巨大礼物——短短几个月 , 他收获了万千粉丝的喜爱 , 并且成为中国商业价值最高的明星之一 。 而对他来说 , 最珍贵的或许是他的表演被更多的人看到、认可 。
5月24日 , 第二十四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入围名单公布 。 朱一龙凭借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饰演的齐衡一角 , 入围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第一次入围重要的电视剧奖项 。
Q:你说过希望给自己的表演做“减法” , 不去加太多的设计 。
A:我以前很喜欢设计人物的各种细节 , 比如一部戏可能要换三四个发型 , 服装也会准备很多 , 还会给人物设计一些小道具 , 比如戒指、打火机等等 。 那时我更多关注的是表面的支撑 , 其实有些本末倒置 , 现在我会更多地去关心这个人物的内在 。
Q:有没有什么契机让你有了这种转变?
A:我觉得演员表演得好不好 , 跟他对人物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 。 有一段时间我拍很多戏……但那时我不知道怎么去理解人物 。 这些所谓的设计 , 其实就是因为你对人物理解不够 , 你不自信 , 所以需要去找一些支点 。 可能你觉得他身上应该带个打火机 , 于是就每天玩打火机 , 用它来支撑你对人物的理解 。 但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并走进这个人物 , 他就算不拿打火机 , 只是坐在那里 , 他也是他 。
这不是某一个瞬间突然的变化 , 而是有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 。 现在我觉得塑造人物就应该是这样的 , 我希望这个人物是鲜活、自然的 , 逻辑是连贯的 , 而不是只有某些表面上的特征 。 可能过段时间我的想法又变了 , 但现阶段我是这样想的 。
人物|朱一龙:从演员到榜样,他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演员朱一龙(朱一龙工作室供图)
“我渴望用作品与观众互动” 在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跟朱一龙合作过的危笑导演曾这样评价:“在偶像当道和粉丝狂热的时代 , 朱一龙在这个小作业里(短片《丑》) , 实现了我们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一件事——一个优质的演员或偶像 , 能够让观众更有耐心地去读创作内部的东西 。 ”
所谓偶像 , 应该是“榜样”的形象 。 这个榜样 , 应当能唤起观众对一部优秀文艺作品或角色的深度阅读 。
在这一点上 , 朱一龙做到了 。 无论是仅有15分钟的《丑》 , 还是长达78集的《知否》 , 抑或是正在热播的《我的真朋友》 , 他在其中塑造的人物总是能在网络上掀起解读热潮 。
Q:你的粉丝很喜欢去分析你的表演以及你塑造的人物 。 从某些角度来说 , 这些观众延续了一个角色乃至整个文艺作品的生命 , 并且使它更加丰满 。
A:有这样的观众 , 无论是对包括演员在内的创作者 , 还是对整个文艺创作环境来说 , 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
有些人说现在的很多影视剧是快餐文化 , 或者就像爆米花一样 , 吃完就算了 。 其实并不是这样 。 观众很聪明 , 如果是一部好的作品 , 他们一定会愿意去思考 , 去挖掘更深的东西 , 去帮助延长作品的生命 。 他们的这种反馈 , 也会激励创作者去创作更好的作品 , 而不是去应付观众 。 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
我一直都渴望与观众互动 , 那种互动不一定是面对面地聊天 , 因为我可能很难聊得下去 。 我希望的互动是 , 我将自己的想法和心思放进人物和作品中 , 观众能接收到并且愿意进一步去其中探究 。 有一些可能是我自己都没有解开的谜题 , 他们的思考也会给我很多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