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静静地融入了清明 , 寒食滋养了清明 。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 最初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 , 寒食节遗留插柳、踏青、荡秋千、吟诗作画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游艺活动 。
【踏青|“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探源】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 , 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 一为插柳 , 一为簪柳 , 一为植柳 。 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 , 《奉天通志》载:“清明 , 插柳门首 , 小儿女皆折嫩柳 , 曲作连环簪头上 , 名曰柳树狗 。 ”是日 , 家家藏柳 , 户外植柳 , 妇女头上簪柳 , 男人身上佩柳 , 儿童吹柳管(俗称柳哨) 。 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 , 红颜成白首”之说 。 又有于河畔植柳之俗 , 是日排长队于河堤 , 且舞且歌 , 每隔十二步插柳两株 , 然后继续踏歌前行 , 又十二步又两株;十二 , 乃一岁十二月之象征 。 “清明一霎又今朝 , 听得沿街卖柳条 。 相约比邻诸姊妹 , 一枝斜插彩云翘 。 ”清明柳 , 袅袅嫩嫩 , 把清明打扮得清清明明 , 生机蓬发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 或称踏青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 或称踏青草 , 古人谓之“青履” 。 《淮南子》称:“春女感阳气而思男 , 秋士感阴气而思女 , 是其物化 。 ”《周礼》说:“中春之月 , 令会男女 , 于是时也 , 奔者不禁 。 ”令男女自由约会 , 甚至私奔变合也不必禁止 , 郑玄认为 , 这是“重天时 , 权许之也” 。 “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就记载了清明踏青 , 男情女恋 , 而让唐代风流倜傥的诗人崔护惆怅终生的故事 。 清明踏青 , 既有“三月三日天气新 , 长安水边多丽人”“春日游 , 杏花吹满头”的乐趣 , 也有“梨花风起正清明 , 游子寻春半出城 , 日暮笙歌收拾去 , 万株杨柳属流莺”的热闹 , 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则栩栩如生地记载了春日郊游的非常景象:“清明节矣……四野如市 , 往往就芳树之下 , 或园囿之门 , 罗列杯盘 , 互相劝酬 , ”都城之内 , “歌儿舞女 , 遍布园亭 , 抵暮而归 。 ”
打秋千 , 本为汉武帝后庭之戏 , 用作祝寿之词的“千秋” , 正式倒语为“秋千” 。 唐天宝年间 , 每至清明 , 宫女们欢欢喜喜登上秋千 , 上下凌空 , 彩衣绣裙迎风飘扬 , 体态轻盈优美 , 宛若仙女从天上飘飘而降 。 唐玄宗看得高兴入迷 , 因而呼之为“半仙之戏” 。
“只凭风力健 , 不假羽毛丰 。 红线凌空去 , 青云有路通 。 ”阳春三月 , 天气最适放风筝 。 古时将放风筝视为消灾祛难的手段 。 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 , 以免沾上晦气 。 也有人在放风筝时 , 把所有烦恼写在纸上 , 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 , 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
清明是诗节 , 清明如画廊清明是诗节 , 清明如画廊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千古诵读 。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不失为如织如绣一幅画 , 如浸如染一首歌 , 耳聪目明一支曲 , 亦是清新俊逸一首词 , 质朴真切一出戏 , 流利畅达一小品 , 读来尤为清明增光添秀 。 亦可改为一首长短句(词):清明时节雨 , 纷纷路上行人 , 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 , 有牧童 , 遥指杏花村 。 清明节游艺活动缤纷绚丽 , 有一首民歌 , 是清明的忠实记录:三三三月里 , 三月里是清明 , 打秋千 , 放风筝 , 祭祖上坟茔 , 桃杏花开柳条又发青 , 小蜜峰采花芯 , 花芯乱动……这时气温升高 , 万物复苏 , 春天如画似彩 , 农事已进入春耕时节 。
- 翡翠|实战一块1.12公斤的木那料子,切开之后“爆种爆色”,稳做货的原石!
- 焦循|每周一籍丨江苏文库·精华编之《剧说》:“剧说”很精彩!
- 红楼梦|黛里黛气!87版《红楼梦》翻红,“林黛玉发疯文学”引热议
- 社会|“按时悲观,防止崩塌” | 关于未来,这是一篇治愈的小文章
- 大板|想要狂拉大板鲫?就掌握这4大“诀窍”,让你大板鲫钓过瘾
- |台北故宫“巨幅书画”换展,看民国名家墨迹
- |一盆水变身画布绘就抗疫漂浮画,创意作品展现“大连必赢”信念
- 尺寸|施启旭(贵州)“书法之声” 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作品选登—大学生组NO.08
- 九歌·东君|再次秒空!宜昌“太阳人”,真的火出圈!
- |继996之后,有大佬提出“715”工作制,打工人怼道:干脆724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