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华灯初上》:奈飞改造台剧,台剧不想“断亲”( 二 )


霍建华|《华灯初上》:奈飞改造台剧,台剧不想“断亲”
文章图片

《倾世皇妃》
林心如在大陆转型 , 掌握更多对作品话语权时 , 大陆剧在台湾的地位也已不可同日而语 。
2011年 , 台湾自大陆进口的戏剧已多达151 部 , 远多于台湾本地自制剧的49部 , 其中 , 古装剧《新水浒传》《宫锁心玉》《步步惊心》收视率均破2% 。 “大陆引进剧”就这样渐渐瓜分了台湾市场——2004 年至 2008 年间 , 引进剧还只占整体电视剧收视的 25至27% ;到了2012 年 , “大陆引进剧”收视率的占比已经提升至 35%。
毒眸曾在《我们与恶的距离》背后 , 台剧的“文艺复兴”一文中分析 , 台剧在本土被大陆电视剧打得七零八落 , 其制作成本的差异是很大的原因 。 台湾剧集的制作预算自2006年以后逐年递减 , 大陆剧集则水涨船高 , 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开始大量向大陆输入 。
台剧的没落 , 金钟奖视帝、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华灯初上》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吴慷仁最懂 。
“我刚入行的时候 , 刚好就是一个偶像剧要走下坡的最后一个浪潮 。 ”在2009年凭偶像剧《下一站 , 幸福》中男二一角走红的吴慷仁曾在采访中说 。 总在热门剧中被当成候补的他 , 他开始去演一些“八点档 , 去演一些你们不演的东西 , 可是那些东西一样是戏 , 一样可以是好戏 。 ”
“你们”是谁呢?或许是凭借台湾偶像剧走红的艺人们 。 彼时 , 凭台湾偶像剧走红的安以轩、吴建豪、明道、陈乔恩等都开始了在大陆掘金 。
林心如反而成了一个逆势行走的人 , 在2014年带着自己担任制片人的剧《16个夏天》回到岛内拍摄 。 “逆势”源于家庭 , 有一次她回到家 , 惊觉母亲已满头白发 , 母亲说一句“我老了 , 你不知道吗?”让她开始将重心慢慢迁回 。
林心如的制片人事业 , 也通过这个作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2015年第50届金钟奖 , 《16个夏天》拿下戏剧节目奖、戏剧节目导演奖、戏剧节目女配角奖 , 林心如也以《16个夏天》制作人身分上台领奖 。
吴慷仁也在演了一系列“你们不演的东西”后 , 在2015年等来了一部公视出品的高口碑作品《麻醉风暴》 。 他主动争取来了剧中一个原本心思单纯 , 后来成为恶人的正派医生的配角角色 , 并对导演许下豪言:“你把这个角色给我 , 明年我会站上领奖台 。 ”
霍建华|《华灯初上》:奈飞改造台剧,台剧不想“断亲”
文章图片

《麻醉风暴》中的吴慷仁
他做到了 , 更多机会也随之而来 。 2016年 , 他再次凭借高口碑台剧《一把青》站上了金钟奖的领奖台 , 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奖 。 领奖的他 , 仍在关照着台湾电视产业:“我真的很想要鼓励大家 , 我们在台湾拍戏很辛苦 , 赚不到什么钱 , 很多人去内地拍戏 , 这样也很好 , 可是我真的希望电视台可以开发不一样类型的戏剧……帮帮我们 , 我们可以更好!”
在他发言的当下 , 台湾电视产业“一场温柔的革命”已在进行 。
2016年8月 , 以“台湾电视戏剧一场温柔的革命”为标语的“植剧场”系列剧在台湾电视台(TTV)正式播出 。 由台湾电视制作人王小棣担任总监制 , 蔡明亮、瞿友宁等知名导演加盟 , 并邀请蓝正龙、杨丞琳、吴慷仁等知名演员带领24名新人共同出演 , 联手打造电视剧品牌 。
“‘植剧场’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成长 , 有一些争执 , 来一点刺激 , 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 。 ” “植剧场”总监制王小棣曾在采访中表示 , “剧卖不动是品质问题 , 失去创造力的台湾影视环境变得扁塌无力 。 但‘植剧场’证明市场与口碑可以兼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