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位村|春兴创拳法 铁手传武韵( 二 )


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毛彬回忆说 , “在丰顺成长的我们 , 从小就有听说徐铁手的故事 , 对他很崇拜 。 ”至今 , 身为武术教练的他仍会跟前来习武的学员讲述关于“徐铁手”的故事 。
随着“徐铁手”的名声逐渐响亮 , 徐和传博采众长的拳法也逐渐传开 。 “他所创的拳法 , 逐步从本村传到周边潮汕地区 。 现在潮汕地区也有分支 , 我们也会不定期进行交流 。 ”说到这 , 徐位村自豪不已 。
令人惋惜的是 , 1958年 , 徐和传去世 , 享年70岁 。
虽未曾见过曾祖父 , 徐位村却深受其影响 。 7岁起跟爷爷学习徐家拳 。 据徐位村回忆 , 当时丰顺县的习武氛围浓厚 。
《丰顺县志》记载:1986年 , 全县60岁以上的老拳师有40余人 。 武术是丰顺县农村体育项目之一 , 不少青少年“从狮学武” 。 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的日子 , 广大城乡群狮起舞 , 锣鼓喧天 , 爆竹齐鸣 , 从村头到村尾串门拜访 , 到人多空旷的地方 , 举行舞狮表演 。 随后由几个人表演南派武功——耍刀、挥棍、耙头、打空拳、打双拳等 , 围观者众多 , 一片欢腾 , 增添了节日气氛 。
“不少人都是白天出去干活 , 晚上就在祠堂习武 。 同时 , 祖辈还将丰顺舞狮之中步法的灵气与武技的刚气有机地融为一体 , 不断丰富舞狮内容 , 发展舞狮艺术 , 使舞狮成为重要的丰顺民俗活动 。 ”徐位村说 , 全县最多的时候就有30多支舞狮队 。
1984年 , 11岁的徐位村进入丰顺县体操技巧队 。 后来 , 徐位村代表梅州参加第七届省运会 , 获得了技巧男双的亚军 , 被选调上广东体操技巧队 。
虽然专业练的是体操技巧 , 但徐位村的武术爱好却从未转移 。 “心中一直有个武术梦 。 ”
传承
从一张拳谱到全面梳理
“要是打这个生门的话 , 他走死门的话 , 我转不动走不了 , 他就能够挡得住我的进攻 , 攻守方面还是比较严密……”切磋武艺 , 是赵秋荣和徐位村的日常交流 。
他们 , 是一对师徒 。 高中时期的徐位村 , 如愿进入广东省武术队 , 拜当时的省武术队教练赵秋荣为师 , 习武学艺 。
出生在军人家庭的赵秋荣熟悉十八般武艺 , 曾创建广东省拳击队并担任过国家拳击队教练 , 培养了许多武术和拳击精英 , 徐位村也成为他的得意弟子之一 。
经过刻苦训练 , 徐位村的功夫日渐长进 。 尽管这样 , 在徐位村心中 , 仍有一个心结:春兴门拳法的梳理与传承 。
“那时候都是口口相传 , 手把手教授的 。 有一段时间基本没有人学习 , 处于失传的边缘 。 ”徐位村直言 , 春兴门拳谱为曾祖父于民国时期手抄本 , 仅为一页纸 。
承载的本位技术文化及相关武术文化、历史信息等逐渐淡化 , 无疑会导致传统武术的消失 , 春兴门亦不例外 。
“原来就知道他在练习他们家的拳法 , 但他们对于真正的武术理论知识并不是很明晰 , 会打拳但说不出相关的理论 。 要想全面提升 , 就需要在现有拳谱的基础上 , 结合他的拳法进行全面梳理 , 形成更详细的文字资料 。 ”赵秋荣在观看后 , 认为春兴门的拳法特色十足 , 如鹤头手、十八手、铁扇关门、黄龙出洞、七鹤归洞、七二手猛虎下山、一百零八手四门、三角犁、口令、踢打踢、四门栓 。
毋庸置疑 , 要想更好地发展与传播拳法 , 就必须要实现规范化 , 其规范化包括基本技法和基础套路的规范化、整理创编新拳械套路规范化、规范武术图谱等 。 在赵秋荣的协助下 , 徐位村开始全面梳理春兴门拳法 。
只要闲下来 , 师徒两人便相约聚在一起 , 从一页纸拳谱开始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