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经典版《雷雨》开启北京人艺七十周年纪念演出季( 二 )


第三次在舞台上扮演蘩漪的演员张培,已经是人艺舞台上的成熟演员,两年前接到这个角色,张培表示,最感谢的是人艺的舞台能够“等待人的成长” 。因为随着一年一年的反复走近人物,才能去体会人物深层的东西 。“人物的节奏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我们把内心节奏演出来了,观众才能看懂 。”张培说,如今如果让她用一个词来形容蘩漪,那就是“呐喊” 。要在舞台上演出她“雷雨”般的性格,让观众去理解她 。
青年演员刘智扬此次是第二次出演周萍,他称这是为自己“圆梦” 。“我想先用真诚,把心交给对手,交给观众 。”不给人物贴上所谓的“标签”是他塑造人物的方式,“要让人去相信,去体会他的精神世界 。”
雷和雨,是剧中“第九个人物”
“《雷雨》是演不尽的,也是说不完的 。”剧组的每一位演员都在反复的舞台锤炼中,去传承经典 。台上“精致讲究”——八个角色台词、语气、节奏各有特点,合在一起又和谐的像一出交响乐;台下“一丝不苟”——新老传承,新人从前辈身上汲取能量,“老将”放下经验,重新出发 。用《雷雨》剧组的话来说,他们是在用“工匠精神”钻研这部作品,希望对得起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 。
导演顾威介绍说,“现场观众可能注意到了,全剧开场前就有几声雷声,这不是现实意义上的雷声,而是一种隐喻 。当《雷雨》的最高任务确定为‘人性的挣扎与呼号’后,我们这一版除了将蘩漪‘扶正’为第一主角,更加突出剧中‘第九个人物’——雷和雨 。”他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在雷和雨的使用上,我坚持手工 。现场有十二位工作人员在幕后打‘雷板’,当年就是这么演的,现在我们也这么保留了下来 。不省人工,不惜物力,就是在于一种艺术感觉 。我以为,雷雨声是不能完全以电声代替的,人工做出雷声、雨声的剧场效果,还是不一样 。”
话剧|经典版《雷雨》开启北京人艺七十周年纪念演出季
文章图片
1934年7月,由文学家巴金推荐,《雷雨》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的原刊实物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王诤 图
话剧|经典版《雷雨》开启北京人艺七十周年纪念演出季
文章图片
1936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雷雨》剧本单行本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王诤 图
话剧|经典版《雷雨》开启北京人艺七十周年纪念演出季
文章图片
1954年夏淳导演排演《雷雨》的导演手记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王诤 图
话剧|经典版《雷雨》开启北京人艺七十周年纪念演出季
文章图片
1989年由陈永祥绘制的《雷雨》第一景舞美设计图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王诤 图
就澎湃新闻采访人员现场观摩,在首都剧场的大厅中,此次为配合演出,还专门呈现了三个历史资料展台 。这其中有1934年7月,由文学家巴金推荐,《雷雨》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的原刊实物;也有1936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雷雨》剧本单行本;还有1954年夏淳导演排演《雷雨》的导演手记和1989年由陈永祥绘制的《雷雨》第一景舞美设计图 。这些从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中精选出的文物,无疑让走进剧场的观众可以在演出前后,在驻足流连间,更深一层感受到《雷雨》这出大戏厚重的历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