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六大新发现辉耀中国考古百年华诞( 二 )


考古学|六大新发现辉耀中国考古百年华诞
本文图片

三星堆五号坑出土金面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巴蜀文明之光
三星堆六座祭祀坑的发掘举世瞩目 , 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 基本厘清了六座“祭祀坑”的地层关系、堆积形成过程、形制结构及遗物埋藏状况 , 已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 , 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 。 其中 , 铜器870余件、金器510件、玉器45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 , 提取完整象牙400余根 。 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铜立人像、铜人头像、铜面具、铜尊、铜罍、铜“神坛”、铜龙、铜网格状龟背形器、玉璋、玉戈、玉凿、神树纹玉琮、玉器座、玉刀、石戈、陶矮领瓮、陶尖底盏、丝织品残痕、象牙雕、海贝等 , 部分文物从造型、纹饰来看 , 均为此前所未见 。
此次发掘进一步充实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 , 为古蜀文明的祭祀行为和祭祀体系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 1986年发掘的一号、二号坑中出土的大量文物 , 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 , 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 , 如三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和铜圆口方尊、四号坑出土的玉琮和丝织品、五号坑出土的象牙雕等 , 进一步夯实了这一认识 。
考古学|六大新发现辉耀中国考古百年华诞
本文图片

国字山墓地出土铜跽坐人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战国时期多元文化融合的实证
国字山墓葬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筑卫城的附属性遗存 , 位于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 , 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 。 国字山墓葬有围沟环绕 , 规模宏大 , 墓室面积约230平方米 。 使用双墓道的多室结构 , 椁室内被分隔为25个分室 , 葬具为船形独木棺 , 规格高;随葬品种类齐全 , 墓葬虽经早期盗扰 , 仍出土有2600余件/套器物 。 出土的漆瑟色彩华丽 , 图案复杂 , 十分精美;筝保存完好 , 总长度达到2.3米 , 是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最长的一件筝;部分青铜器有包金、错金装饰;还出土了蜻蜓眼、玉龙、玉凤等精美装饰品 。 根据墓葬的总体特征和出土的铭文资料推测 , 墓主可能与越国王室密切相关 。 筑卫城是东周时期越文化的区域政治中心 。
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 。 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 , 如周围有围沟 , 椁板覆盖木皮 , 使用船形棺 , 以及随葬原始瓷、几何印纹陶器、越式鼎、鸠杖等 。 同时伴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因素、群舒文化因素 , 以及自身独特的文化因素 。
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 , 为百越文化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 对研究作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东周时期吴越楚关系、政治格局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
考古学|六大新发现辉耀中国考古百年华诞
本文图片

郑家湖墓地A区M58出土遗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华第一长文觚”
郑家湖墓地位于湖北云梦县城关镇 。 2021年发掘的战国晚期以来的秦文化中小型墓葬116座 , 均为土坑竖穴墓 , 随葬品共计1000多件/套 , 以漆木器为主 , 其次为陶器 , 少量铜器、玉器、料器、竹器等 。 出土的一批珍贵的文字材料中 , 最具价值的是战国晚期墓葬M274出土的形制罕见的长文木觚(一种多棱体木牍) 。 木觚正反两面各七行 , 每行约50字 , 全文约700字 , 字体为典型的秦隶 , 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 , 可谓“中华第一长文觚” 。 载有谋士刮说秦王寝兵立义之辞 , “纵横家”色彩浓郁 , 体例和文风与《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近似 。 觚文不见于传世记载 , 为我们提供了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 , 丰富了战国后期的政治史资料 , 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 。 觚文涉及春秋战国之际魏、越、吴之间的战争关系 , 其中的“魏越宿胥之野之战”等事件为首见 , 为探究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史事提供了新材料 。 还出土了一批罕见的葬具绘画 , 为研究秦和西汉早期的葬俗葬仪、宗教思想、服饰文化与艺术造型提供了关键材料 , 对追溯中国墓葬壁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